看了一下Agendus for iphone的畫面,我覺得不必然就會比PI好用。
比如說Task這部分,PI目前是能同步toodledo,而且PI在task的分類也能融合GTD的作法,這些在Agendus上可能還沒多加著墨。
另外,承上頭macrookie兄的說明,我在PI的官網上找到如果以PI去讀取ios 行事曆會有的限制,一併簡單地整理在這裏:
1.Events before 1933 are not supported。
(不支援1933年以前的行事曆……)
這…其實是iOS的問題,Apple覺得做人要向前看,七、八十年前的事,提它做啥
2.Meeting attendees are not supported
(不支援「出席會議人員」的欄位。)
我在內建的Cal上測試新建一個event,會有「邀請對象」的欄位,Google Cale也有。看新版會不會改善)
3.Alarms for native events will bring up the native calenda
(鬧鈴提醒帶出內建行事曆,而非PI)
4.Data changes/updates require global refresh of all native event data
(內建行事曆資料的異動,在PI的處理上,是得要整個資料庫去更新,而非針對該異動的部分)
如果在行程非常豐富時,可能就會覺得資料庫讀取有點慢了。
5.Any Pocket Informant specific fields such as icon and tags are not supported for iOS calendar events
(內建行事曆是不支援PI的特別欄別,如icon或tag)
以前Agendus for palm的作法,是在notes裏加一些特別的註記,但在agendus裏就是顯現icon。這個缺點是在Palm的Cale上看notes欄位,就有一些莫明奇妙的字。不知現在Agendus for iphone還是不是這樣做。PI則是告訴你,它不支援…作者: hube 時間: 2010-11-2 07:54
不可能在iphone上找到以前palm中任一合格pim的感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