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ly posted by randysync at 2006-3-6 03:28 PM:
李安不是台灣之光,他只能說是華人之光,台灣配不上這個「之光」。
因為台灣電影對不起他。
李安跟台灣講謝謝。台灣,尤其是電影圈的,有臉接嗎?
[ Last edited by randysync on 2006-3-6 at 15:29 ]
Originally posted by randysync at 2006-3-6 03:28 PM:
李安不是台灣之光,他只能說是華人之光,台灣配不上這個「之光」。
因為台灣電影對不起他。
李安跟台灣講謝謝。台灣,尤其是電影圈的,有臉接嗎?
[ Last edited by randysync on 2006-3-6 at 15:29 ]
Originally posted by tkjoseph at 2006-3-6 03:33 PM:
沒有必要在這個字眼上打轉吧?
Originally posted by chiuj at 2006-3-6 04:58 PM:
我想randysync的意思是台灣電影圈的一些現象對不起李安吧。
不是族群的定義問題。
不過怎麼對不起法還願聞其詳。
Originally posted by randysync at 2006-3-6 08:10 PM:
台灣電影發展成「藝術化」本就是錯誤的路。電影是「火車頭」產業,跟鋼鐵、煉油一樣,本來就是該在影視工業中扮演火車頭角色。
在台灣卻被無能軟弱的政府操作成不需透過票房機制檢驗的「藝術品」,所以產生了很多(我稱之為垃圾)的藝術片導演。
這些垃圾導演拍了一堆垃圾電影,背離主流口味,逕在話題上搞花招,經不起票房檢視,只一天到晚在得獎事上有成就,一天到晚帶一票演員跟觀眾「面對面」。但對大眾市場有什麼價值?問問各位身邊親友對「國片」的感覺就知道了。
Originally posted by randysync at 2006-3-6 21:38:
政府不控管好萊塢進口電影數量,你會放棄早已培養好的好萊塢電影胃口、節奏感去看台灣電影嗎?沒有人會。這也就是為什麼要控管進口片量的原因。
拍片當然不是你說的這麼簡單,商業的拍片機制下,導演往往只扮演部分功能而已,在台灣的電影環境中,「導演獨大」是一個很不正常的現象。你以為斷背山真的就是李安選一選劇本就開拍嗎?整個好萊塢精準的商業操作才是關鍵,李安只是在這個機制下扮演一個非常稱職的華人導演角色而已。
政府能為電影作的,就是讓這些從業人員能有一個正常的成長環境,從導演到拿BON的(BON是那根長長的收音麥可風)都應該能靠此生活,如此才能在穩定的生活中慢慢追求其他的細節。好萊塢一個BON MAN的年收入足夠他養家活口跟買車買房,生活保障,你才能在每部好萊塢電影中享受充滿演員張力、無暇的聲音品質。
藍色大門之類的「好片」,就像丟到死水裡的一顆石頭,即便本片在國外有賣不錯好價錢。但不從源頭整頓起,一年產十部「藍色大門」,會看的還是只有像您這種少數。
更何況,您說的「好片」很主觀,客觀的票房收益證明一切。你覺得「好片」,但能讓藍色大門的工作人員得到多少溫飽的保障?叫他們繼續用電影熱情燃燒生命?
播放 ...
歡迎光臨 PALMisLIFE 討論區 (http://f.pil.tw/)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