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MisLIFE 討論區

標題: 自行車零件討論 [列印本頁]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8-6-5 12:18
標題: 自行車零件討論
有人說,通勤車用轉把比撥把方便。
前一陣子,我就捨撥把,換轉把。

結果發現XC登山車根本不適合,最後還是換回來指撥。
變速時手分不出力量來轉,因為合體型的車架會讓手頂住,手腕受力較大。

轉把或撥把要看車型,非通論是也。
我統合先前的經驗:
轉把應該是用在車手易操控的車上,畢竟超快是他的優勢
1 小折類車
2 下坡或技術類車,車台選擇通常較小

指撥把就沒太大限制了。

以上個人經驗。


以下6/6補充資料。
>>>>>>>>>>>>>>>>>>>>>>>>>>
轉把和撥把,都是用同條件的後變速器測試,SRAM X0。
(好不容易跟店家凹出來的鋁腿後變,實在是不喜歡在登山車上裝Carbon腿的)


這是初測試的轉把。
(請不要追究為什麼要裝無嘴貓鈴鐺)


驗明規格,X0轉把。


我實在是想給轉把一個機會。
但還是換回撥把。往好處想,反正再多準備一套也是好的,以免零件繼續漲。


後記:X0轉把一樣有明確的檔位感,甚至可以聽到明確的答答聲。
反正SRAM X0的撥把,進退檔1~9也只要2秒鐘左右,不會慢多少。

車架幾何的考量,真是換回撥把的最重要因素。
不喜歡人云亦云,而嘗試瞭解零件使用的適時適地,雖然有點龜毛,但至少將來能說個所以然。

[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8-10-6 17:30 編輯 ]
作者: mfhsieh    時間: 2008-6-5 12:34
標題: Re: 通勤自行車裝轉把好,還是撥把好?
1. 轉把,換檔快速,一次可以跳很多檔,不過檔次的感覺不明顯。
2. 撥把,換檔較慢,一次可跳檔數要看設備等級,通常是比不過轉把,不過檔次的感覺很明顯。

如果是我的話,我用不慣轉把。

如果是通勤車的話,很少會快速變檔,還是撥把好用。
作者: palmislife_cat    時間: 2008-6-5 13:16
標題: Re: 通勤自行車裝轉把好,還是撥把好?
通勤車用轉把比撥把方便這個說法

是建立在通勤一族其實對變速的時機的把握並不內行

通常想要變的時候已經是錯過時機(快騎不動了),指撥一次一檔並不夠使用

轉把就算是很低階,也可以一次就跳多檔,指撥要高階才支援

高階指撥雖然一可跳多檔,但是除了跳1檔和按到底一次跳N檔,想要跳在1~N中間的檔數還是要經過一番熟練的

更何況高階指撥的高單價並不適合用在通勤

其實轉把是比較直覺的作法,找個完全不懂變速的人去騎個坡就知道了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8-6-5 15:02
標題: Re: 通勤自行車裝轉把好,還是撥把好?
我覺得我注意在車架幾何,所適合搭配轉把的部分(手腕受力施力的因素)。
就排除變速器高低階的問題。

先前騎小折通勤,3級轉把就覺得很好用。
而騎標準登山車通勤,換1級轉把都覺得很不好用。

>>>>>>>>>>>>>>>>>>>>>>>>>>>>>>>>>>>>
對於慢慢起步的腳踏車當然沒差,但是需要快速啟動拉迴轉速的情形,可靠的變速很重要。
自行車慢速啟動,會讓排在後面的機車亂超亂剪車,感覺兩造都很危險。
騎車通勤不求極速快,但起步太慢會很傷腦筋。

至少在台中,自行車通勤族雖有增加,但還沒到受重視的階段,機車騎士多會認為你騎自行車是在擋路。
嗚呼,畢竟臺灣不像日本那樣,自行車享有人行道權,而臺灣的人行道也已經很委屈行人了。

通勤因為常有立停的需要(黃紅燈,糟糕的駕駛),常常需要變速明快,進退檔的需求我認為比爬山還嚴苛。
爬山很容易先判情勢而進退檔,而馬路如虎口,一切都要安全為上,該停車下馬就要認份。
作者: mfhsieh    時間: 2008-6-5 16:03
標題: Re: 通勤自行車裝轉把好,還是撥把好?
還是阿北專業。

我通勤時市區的部份,飛輪一律是掛在中間,大盤在大、中兩段切換,平路用最大盤,上橋用中的,簡單乾脆。(小折 T3,大盤的最小盤太小,其實沒什麼機會用到,偶爾爬坡救命用。)
作者: brad_cat    時間: 2008-6-5 18:06
標題: Re: 通勤自行車裝轉把好,還是撥把好?
市區的確是比較立即的變速!!
紅綠燈這還滿好掌握的
因為在幾公尺外就可以預測
比較麻煩的是那種很臨時的狀況~
例如說: 有行人衝出來, 或是汽車要轉灣等
這些狀況一煞車~ 幾乎是停到時速0
轉把的確能夠一下就跳到最低檔位

前陣子騎dahon RD7 七速轉把的感覺
跟這幾天騎MINI2撥把的比較
我其實比較喜歡撥把

原因只是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現在的檔位
就算是一檔一檔的切
只要有幾公尺的距離就足夠了
而不管是轉把來是撥把
在幾乎完全停下來的情況
還是都得硬踩阿
作者: f(YES)=Tel+Palm    時間: 2008-6-6 19:09
標題: Re: 通勤自行車裝轉把好,還是撥把好?
單速通勤。前39,後17。
起步練腿勁,高速練轉速。

整個通勤就是「起步-拉轉-放空-閃車-停車」的循環。原來有變速機,後來覺得沒啥必要就拆掉了。
起步比機車略慢(也沒差太多就是了。南部機車起步比較沒那麼狠),持續加速到100rpm,再來放空,閃那些被我追上的媽媽車。閃得差不多,下個路口也到了,帶剎車停車。不到十個循環就到班了。
4km多些而已,每個循環500公尺,開車是超堵爛的,但單速練車還滿剛好。 有點像是籃球隊在練折返跑^^

chihhsiungchen 兄,「合體型的車架」是啥?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8-6-6 20:56
標題: Re: 通勤自行車裝轉把好,還是撥把好?
「合體型的車架」是啥?

嗯,這個合體是well fitting的意思。

不是超合金"合體"機器人的合體。
作者: jinx    時間: 2008-6-11 01:23
標題: Re: 通勤自行車裝轉把好,還是撥把好?
前面朋友所言甚是,許多入門以及小徑車款使用轉把是因為變速較為直覺,適合初學者使用,但不甚明確的檔位的確也對騎士造成一些不習慣。

我個人目前是使用X0轉把配上X9後變的組合,好處不外乎

1.快速、直覺
尤其是在林道或是越野路線上,常有突然的坡度起伏,轉把能一次進退更多檔位,以克服地形的變化,再配上SRAM 1:1的拉線比,真的是快狠準。

2.簡潔、不易損壞
在林道、越野的路線,扛車、摔車....等狀況都是家常便飯,之前用指撥常會誤觸到,或是被肢體撞到、勾到,換成轉把後對這點就覺得很安心,唯一麻煩的是在拉平跳時,反而會誤轉到。

3.爽度
X0轉把機關槍似搭搭搭的轉動聲,聽起來就是一個爽度十足呀


[ 本文最後由 jinx 於 2008-6-11 01:25 編輯 ]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8-6-11 10:36
標題: Re: Re: 通勤自行車裝轉把好,還是撥把好?
原文由 jinx 於 2008-6-11 01:23 發表
前面朋友所言甚是,許多入門以及小徑車款使用轉把是因為變速較為直覺,適合初學者使用,但不甚明確的檔位的確也對騎士造成一些不習慣。

我個人目前是使用X0轉把配上X9後變的組合,好處不外乎

1.快速、直覺 ...


我是說通勤車啦,沒什麼明顯越野路線的條件來討論。
SRAM的1:1變速優勢,用在通勤路線是有一點過於硬漢作風啦。
但是我喜歡。

X0轉把機關槍似搭搭搭的轉動聲,我非常同意。
X0撥把則是另一種不同的感覺,好像步槍打開連發,會明顯感受到彈殼彈出的痛快,聲音則是"搭啪搭啪搭啪"的。
作者: brad_cat    時間: 2008-6-11 16:35
標題: Re: 通勤自行車裝轉把好,還是撥把好?
其實~
撥把或轉把那個好?
對上星期姆指挫傷! 無法施力的我來說
我開始懷念以前RD7轉把的美妙了...

這幾天只能著騎著STRIDA在路上被巴...
作者: yu99    時間: 2008-6-25 14:26
標題: Re: 通勤自行車裝轉把好,還是撥把好?
受教了
因為在高架公路車上都看不到轉把
我一直以為轉把是給我老婆這種完全不懂腳踏車的人用的
原來不只是這樣
作者: f(YES)=Tel+Palm    時間: 2008-6-26 01:37
標題: Re: 通勤自行車裝轉把好,還是撥把好?
很難想像轉把要怎麼繞進公路車那彎彎曲曲的彎把?

但倒是見過有人裝在三鐵車的休息把上,挺酷的。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8-6-26 10:03
標題: Re: 通勤自行車裝轉把好,還是撥把好?
裝在三鐵車上的休息把上,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此姿勢的手腕施力OK。
在一般公路車上裝轉把,會遇到我說的轉動施力不便的問題。

腳踏車有些約定成俗的一些配套,是自然演化適應的結果。
瞭解人車關係,我覺得和騎車本身不一樣,是另一種知識趣味。
作者: knownwatt    時間: 2008-6-29 20:14
標題: Re: 通勤自行車裝轉把好,還是撥把好?
我日前才把我的F20 westwood的轉把改換成撥把,原因是後變速線被泥沙與水跑進了變速線的導管內,必需用力轉動,到後來的結果是轉過頭,變速線就卡住了,無法變速,我打開轉把一看,那轉把是塑膠製品,裡面因為用力過猛變型了,換了一個新的轉把,沒多久又被我弄壞了,所以我就改安裝撥把(裡面是金屬製的)同時變速線管都一起換,使用起來順手多了。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8-7-2 17:48
標題: Re: Re: 通勤自行車裝轉把好,還是撥把好?
原文由 knownwatt 於 2008-6-29 20:14 發表
我日前才把我的F20 westwood的轉把改換成撥把,原因是後變速線被泥沙與水跑進了變速線的導管內..................................


這是很合理的,Shimano的休閒用等級轉把,我很早之前就領教過了。
Deore(含)以上,和以下是個很大的分野。

島野(Shimano)零件,在轉把技術和用心上,是不太當主力市場的。
其實我主觀地認為,Shimano登山車零件並不是樣樣領先,只是整套系統算是滿平衡的。


>>>>>>>>>>>>>>>>>>>>>>>>>>>>>>>>>>>>>>>>>>>>>>>>>>>>>>>>>>>>
PS:轉把系統的王道,還是1:1的SRAM,使用上比較沒有虛位的中間檔。
我也認為,轉把並不是不好用,非公路車車格的小徑車,真的算滿適用的。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8-7-11 11:30
標題: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不想再重開標題增篇幅,以此帖續文。
(把標題修正)

線材選擇推薦:
>>>>>>>>>>>>>>>>>>>>>>>>>>>>>>>>>>
這可怕顏色的粉紅色線材,品牌是Jagwire。
當初是著了什麼色魔?真的不知道。

車子的平衡度不對,還被PIL網友遠遠認出是我,真厲害。
趁著前叉維修(幸好是公司貨),包線應該要順便換成黑色的了。

正事還是得說清楚。
不論顏色選擇,這Jagwire的線材(剎車線和變速線),真的滿推薦的,非常順手又不貴,幾百塊搞定。
不要搞了二級以上的變速和V煞系統,卻忽略了線材的順暢減損。

里程3000公里之後,要換線材的人,可參考一下,他的顏色選擇可多了。
以上經驗分享。

[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8-7-11 11:38 編輯 ]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8-7-11 14:43
標題: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一般成車搭配,或是自組搭配的線材,未必會超過Jagwire的品質,更甚者是遠遠不如。
以這種V煞車來說,煞車線差不多3000公里,就應該視情況更換了。

而變速線比較不會迫緊跑位,且使用期限也比較沒那麼嚴苛,要達到變速不順暢並不容易。
變速線比較不直接影響安全,從順暢度來看,二級以上變速零件可以考慮,搭配二級以下則非限制因子了。

換成Jagwire線材後,煞車線應該可以稱更久(這部分我還沒足夠時間確定),在未確定前,暫界定在約3000~5000公里。
我不會沒事挑戰天地人。

每個人的煞車操作條件和習慣不一,我情願以比較保守的角度來看待"行車安全"這件事。
另外,通勤使用的車輛,煞車使用率尤其高,這點要注意。

>>>>>>>>>>>>>>>>>>>>>>>>>>>>>>>>>>>>>>>>>>>>>>>>>>>>>
小賤健所說的滿一萬公里還未換,是指V煞線嗎?還是只是在變速線?
如果是油壓碟煞所使用的碟煞油管,那是另一回事,不同的設計與材質,不能混為一談。

如果是線材是用在V煞或機械碟煞的話,我就言善於此,各位自行卓參。
重點在煞車線,變速線其次。
作者: 筠心    時間: 2008-7-11 15:18
標題: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推 Jagwire
我的兩台菜籃車都換了.



上次幫我爸那台10年的單速通勤淑女車換成黑色的Jagwire,又低調又好用...
還順便換了BB,鍊條,飛輪,後鼓煞,前C夾(搭KoolStop),Avid煞把,換完還補上黑色消光鐵樂士.
我爸一直覺得奇怪,整台生鏽的爛車,騎起來怎麼那麼順?(不敢跟他說買零件花了多少錢)
作者: smart    時間: 2008-7-11 15:51
標題: Re: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原文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8-7-11 11:30 發表
車子的平衡度不對,還被PIL網友遠遠認出是我,真厲害。
趁著前叉維修(幸好是公司貨),包線應該要順便換成黑色的了。




誰叫你的車太顯眼了[洋蔥020]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8-7-11 16:24
標題: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要換低調的車來通勤了,下回你就認不出是我了。[洋蔥tongue]
作者: Jerry    時間: 2008-7-12 00:42
標題: Re: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原文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8-7-11 16:24 發表
要換低調的車來通勤了,下回你就認不出是我了。[洋蔥tongue]

所謂低調是指-------> [單車] 低調的零件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8-7-13 11:17
標題: Re: Re: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原文由 Jerry 於 2008-7-12 00:42 發表

所謂低調是指-------> [單車] 低調的零件


只是單純的低調,沒有輕量的包袱,沒有競速的壓力,適合舒適騎的低調。
找到單騎的悠閒,也可享受同騎的歡樂,就是不隨風起舞。
訂(了好一陣的)的車還沒到,某些搭配的零件正尋覓中。

>>>>>>>>>>>>>>>>>>>>>>>>>>>>>>>>>>>>>>>>>>>>>
事實上,我覺得小健賤硬要稱這零件"低調",是有一點太 了。
再怎麼樣,表面陽極處理超閃亮,輪組滑行時如蜜蜂高低飛翔般的棘響。
靜,動,其實都不低調。
忍不住再稱讚這顆花鼓。

[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8-7-14 12:54 編輯 ]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8-10-6 17:30
標題: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1-13 10:13 編輯

最近又有車友問了這個問題:有沒有推薦的踏板?
通常會問這問題的,情況通常是開始騎運動車入門了,而且多半是登山車系統。

我也是騎登山車為主。小小經驗可分享。
手邊有一些踏板松果,找出5個稍有差異性的產品來說。

這五個,算是服役中的踏板,也是市面上可見度還算高的主流產品。

就用編號來小小說明,編號內容,在文末會有型號及官網連結。
照片如下,架腳架拍攝,所以是等比例。底下是一個踏板的重量資料,單位是公克。

(1) Wellgo LU-939(前後黑黑兩片是塑膠反光片,重踩就掛了,當作沒有就算了)


(2) Wellgo LU-C17


(3) Shimano pd-A530


(4) Xpedo MX-12


(5) Xpedo MF-4A


第一張圖,會有藍線(W)和橘線(L),就是度量踏板和的左右和前後的寬長。
要量這個?其實是要說出很多人買踏板沒有注意到的一件事。

我把數據資料,以(1)當作基準(W×L=9.5×6.2 cm),其他四個踏板以相對比例表示。
(1)    (2)    (3)    (4)    (5)
W  1   1.05     1    1.2    0.95
L   1     1      1.5    1.5    0.95

我甚至認為,(1)和(2)根本就是不適合長途騎乘的踏板,踏板前後長只有6公分多一些,人體腳板受力集中,容易腳麻。
有效踩踏是在腳版前側,成人通常需要7~9公分的長度,(3)和(4)因為前後較長符合人體工學,經過長時間測試,果然舒適很多。
所以看看公路車踏板的形狀,更會豁然開朗。
至於(5)的卡踏專用踏板,因為車鞋設計和金屬卡片,讓腳底壓力均勻,效率和騎乘舒適度當然最好。

所以,因為踏板面的形狀比例和面積不同,各踏板的適用鞋,就有差異。列舉如下:
(1) 運動鞋。
(2) 運動鞋。
(3) 涼鞋、運動鞋、卡鞋(這是兩用踏板,另一面是SPD卡踏系統)。
(4) 涼鞋、運動鞋。
(5) 卡鞋專用。


PS:涼鞋指未全包覆的鞋,鞋底通常最軟。
運動鞋是泛稱,指包覆全腳的鞋,鞋底通常比涼鞋硬。
卡鞋指的是專業車鞋,鞋底通常較運動鞋硬,鞋腳底板要加卡片,上卡用。

所以,看車子的使用情形,來選擇適合的踏板。
以上所言,以登山車為考量,但休閒車與通勤車也可參考。


>>>>>>>>>>>>>>>>>>>>>>>>>>>>>>>
以下是這五個踏板的官方資訊相關連結,請卓參。
價位的話網路或拍賣都查得到,(3)和(5)比較難買到,前者目前缺貨,後者小貴店家不囤貨。

(1) Wellgo LU-939
http://www.wellgo.com.tw/CHT/pro ... y=mtb&offset=10

(2) Wellgo LU-C17
http://www.wellgo.com.tw/CHT/product.asp?category=mtb

(3) Shimano pd-A530(雖然歸類在公路車類群,但有登山車踏板的靈魂)
http://bike.shimano.com/publish/ ... .-type-pd_road.html

(4) Xpedo MX-12
http://xpedo.com/pedals/mx.htm

(5) Xpedo MF-4A
http://www.xpedo.com/pedals/mf.htm#



>>>>>>>>>>>>>>>>>>>>>>>>>>>>>>>>>>>>>>
10/7新增訊息,提供目前大概的報價,以我所知的市售價為準。

(1) Wellgo LU-939
NT 350~450

(2) Wellgo LU-C17
NT 450~500

(3) Shimano pd-A530
NT 1800上下(附卡鞋踏鐵片)

(4) Xpedo MX-12
NT 2000上下

(5) Xpedo MF-4A
NT 4XXX(附卡鞋踏鐵片)

要說明一下,不是Wellgo LU-939最便宜,就很爛的意思。
他至少還是世界級大廠拿來搭萬元等級登山車的零件,至少還是密封式培林,雖然不夠強壯,比他糟糕的還很多。

不過,像 Wellgo LU-939和Wellgo LU-C17這個等級的東西,建議不適合拿來越野使用,尤其是939,可能跑兩趟就變成消耗品。
當成短距離通勤或買菜用,倒是有輕量化的優勢。

[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8-10-7 09:16 編輯 ]
作者: 摩根    時間: 2008-11-13 20:03
標題: Re: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一直有個疑問無法解答,想請教陳大哥(Sorry ,素未謀面,不知道如何稱呼才適當)
我的Hammerhead上面配的MKS踏板,兩面的形狀不同,有一面軸心稍微突出踩踏平面,所以容易滑腳。但因為重心的關係,偏偏這一面總是向上。這樣的設計用意何在呢?


原文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8-10-6 17:30 發表
最近又有車友問了這個問題:有沒有推薦的踏板?
通常會問這問題的,情況通常是開始騎運動車入門了,而且多半是登山車系統。
我也是騎登山車為主。小小經驗可分享。
手邊有一些踏板松果,找出5個稍有差異性 ...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8-11-13 22:15
標題: Re: Re: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原文由 摩根 於 2008-11-13 20:03 發表
.........我的Hammerhead上面配的MKS踏板,兩面的形狀不同,有一面軸心稍微突出踩踏平面..............


假設你是右腳先上踏板(停車時,腳在踏板後方),此時順勢踩上踏板的腳和踏板的相對位置如下,踏板呈現前窄後寬:

共有3個數字代碼,述說3個事情:
1,這是腳下拇指球的區域,延伸往右,就是位在踏板的軸上。
為什麼?當然是最有效率踩踏區。這部分的騎車知識GOOGLE一下就有。
MKS在這邊突起,我只想到一個可能,那就是這是設計給軟底鞋用的,純休閒用。
像是涼鞋或慢跑鞋之類,拇指球相對應的鞋底區更容易陷入固定,增加軟底鞋騎乘效率,硬底鞋反而滑。
然而,軟底鞋在短距離騎乘OK,但是一般人超過10公里的連續騎乘,容易腳麻。

2,這區域部分,受力在小指頭附近,沒有足夠受力區,所以不需太寬。

3,這區域有比2區更大的受力,比2寬大可以獲得較佳的騎乘效率。

如果不是拿這車來比賽的話,視需要(鞋子)搭配騎起來舒服的踏板,應該是不變的道理。
大面積踏板比這類的舒服,就是重了點。
當然啦,長距離騎乘,還是卡踏卡鞋才舒服,甚至超過一百公里的騎程,腳都可不滑不麻。

>>>>>>>>>>>>>>>>>>>>>>>>>>>>>>>>>>>>>>>>>>>
PS:這樣的設計,讓左腳的踏板帶上來時,左腳上踏板的情況,也和右腳相同。
不信您試試就知道。
作者: 小賤健    時間: 2008-11-13 23:59
標題: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我的兩部車都用 Shimano DX (MX30),看起來比較結實,也不錯用,就稍重一絲絲。DX 是用 2mm 的細釘,噗~平時騎沒事就沒事,一滑腳就是幾條血痕,如果是在越野路程中滑腳,慘況猶如命案現場
而且,不知道為什麼,那些細釘似乎很容易掉!?也許是鎖太淺,還是怎麼著。細釘的備品都快補光了,不太妙。

看到陳老師的踏板介紹,循著 url 過去查看,才知 Xpedo 有這麼多花樣啊
挑個順眼的,目前對 MX-11 頗有興趣的,買一組來當松果吧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8-11-14 09:33
標題: Re: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原文由 小賤健 於 2008-11-13 23:59 發表
我的兩部車都用 Shimano DX (MX30),看起來比較結實,也不錯用,就稍重一絲絲。DX 是用 2mm 的細釘,噗~平時騎沒事就沒事,一滑腳就是幾條血痕,如果是在越野路程中滑腳,慘況猶如命案現場
而且,不知道為 ...


MX30是BMX用,但這樣的大面積踏板設計,也開枝散葉成了ALL MOUNTAIN 和TRAIL使用的踏板。
差異比較明顯當然在釘子上,越恐怖的殺人釘,抓得更牢。

像我上頭所示:(4) Xpedo MX-12,這種釘的抓力就比不上MX30,但是不會割人腿。
我登山車大概只走到TRAIL等級,連ALL MOUNTAIN都還勉強不太算,Xpedo MX-12這樣的釘剛好。

Xpedo MX(大面積踏板系列),後來出的釘應該都是以"安全釘"為主。
這系列的踏版本體鋁合金滿硬的,穿運動鞋踩個幾十公里都不太會腳麻,釘子危險性極低,值得一試。
不過對小賤健來說,Xpedo MX-11應該只是休閒上班時裝上來用的吧!

[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8-11-14 09:35 編輯 ]
作者: mfhsieh    時間: 2008-11-14 11:42
標題: Re: Re: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原文由 摩根 於 2008-11-13 20:03 發表
一直有個疑問無法解答,想請教陳大哥(Sorry ,素未謀面,不知道如何稱呼才適當)
我的Hammerhead上面配的MKS踏板,兩面的形狀不同,有一面軸心稍微突出踩踏平面,所以容易滑腳。但因為重心的關係,偏偏這一面總 ...

這種是狗嘴套用的雙面踏板,一面是裝狗嘴套用的,一面是不上套時用的。
如果正確裝上狗嘴套後,重心的方向就會正確了。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8-11-14 13:28
標題: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我上頭提的Wellgo LU-C17,有類似的設計。
但大概就不適合裝MKS的金屬狗嘴套了,太重了,不裝反而好操作(如我上面的說明)。

想一想,還是奇怪,磨根兄的踏板,正常上踏怎會通常凸面向上?
應該是凹面在上吧?
作者: 摩根    時間: 2008-11-14 18:05
標題: Re: Re: Re: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陳兄的解答真是精闢,原來梯形的外觀是為了配合腳掌,長知識了。
我都是休閒騎乘而已很少超過20km,但這邊濕冷,坡度起伏不小,所以騎車都是穿硬底運動鞋/短統登山鞋。
車子已經送返台灣,下次來換大面積的踏板應該比較合適。
感謝!

原文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8-11-13 22:15 發表 [url=http://forum.palmislife.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50364&ptid=86538]共有3個數字代碼,述說...

作者: 摩根    時間: 2008-11-14 18:11
標題: Re: Re: Re: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有道理,因為陰雨綿綿,加上丘陵起伏地形常需重踩,這邊騎車通勤的人,十之八九會裝狗嘴套。
這是接手別人的二手車,前車主確實有此習慣;只不過賣給我的時候拆掉了。

原文由 mfhsieh 於 2008-11-14 11:42 發表

這種是狗嘴套用的雙面踏板,一面是裝狗嘴套用的,一面是不上套時用的。
如果正確裝上狗嘴套後,重心的方向就會正確了。

作者: f(YES)=Tel+Palm    時間: 2008-12-1 00:38
標題: Re: Re: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原文由 摩根 於 2008-11-13 20:03 發表
…有一面軸心稍微突出踩踏平面,所以容易滑腳。但因為重心的關係,偏偏這一面總是向上。

亂入一下。

前一台老公路車就是配類似的踏板。
一開始也是不會勾面,不管怎麼勾,永遠是重的那面向下。

後來是有前輩告知…(叭啦叭啦,用口語很難形容,我試著說明)

=========================
右腳不管它是正反面,直接踏行出去。(此時左腳起步時不要踏到踏板)。
當右腳把踏板踩到底,此時左腳的曲柄會朝上,很好玩的,此時左腳的踏板面也會自動轉向正確面。
這時把左腳踏上去,換右腳放開(不可以轉或勾踏板),等右腳踏板轉上來時就會是正確的那面了。
這樣兩腳在一個循環之後就全是在正確的那面嚕~

有時動作沒有作好,那就看哪隻腳沒有歸位,放開踏板,等它回到上頭時就正嚕。
=========================

其實用勾面的方式也是另一個前輩教的,但是很難用。
我後來都是用踩半圈歸位的方式。

顯然每個人的用法巧妙各有不同。給您參考。
作者: 摩根    時間: 2008-12-1 06:40
標題: Re: Re: Re: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原來有此撇步,不過車子已經送回台灣,要明年春節返台才能試了
先背起來,感謝!

PS. 剛剛看成:老公前一台車就是配類似的踏板

原文由 f(YES)=Tel+Palm 於 2008-12-1 00:38 發表

亂入一下。

前一台老公路車就是配類似的踏板。
一開始也是不會勾面,不管怎麼勾,永遠是重的那面向下。

後來是有前輩告知…(叭啦叭啦,用口語很難形容,我試著說明)

=========================
右 ...

作者: ShotLiang    時間: 2008-12-1 08:04
標題: Re: Re: Re: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原文由 f(YES)=Tel+Palm 於 2008-12-1 00:38 發表 當右腳把踏板踩到底,此時左腳的曲柄會朝上,很好玩的,此時左腳的踏板面也會自動轉向正確面。......


因為卡踏的重心在後端,
當曲柄往前旋轉時因為離心力的關係,
在上方的踏板會趨近於水平而且比較重的後端會在後方,
看起來入卡面就在上面...
......
這種左右輪流動態上卡的方式可以很快上手,
但是大部分人有慣用腳的習慣,
像我是習慣右腳先上卡, 停車時左腳脫卡站地支撐,
如果要我像上面方法踩右腳(不管有沒有卡到)在起步後由左腳先上卡,
反而會有如果這時重心突然倒向左邊,
左腳會反應不及脫卡的慘劇....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8-12-1 11:56
標題: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踏板不像座墊那麼難搞難搭配,每種車型都有相對應的系統。
基本上這幾年推出而能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的,都是有其好用之處。


>>>>>>>>>>>>>>>>>>>>>>>>>>>>>>>>
關於卡踏,有三點建議,大家可參考。

1,新手開始學上卡踏,停車前兩腳同時脫卡,先養成習慣,保證新手期少摔或不摔。

2,卡鞋底,越硬越有效率,騎起來越舒服。如果夠銀彈,直上CARBON底是最佳選擇。

3,不上卡,而用一般踏板的人,至少要有一次機會騎騎看大面積踏板的感覺,借別人的試看看都無妨。
不要原車配什麼踏板,就乖乖地用。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8-12-5 10:26
標題: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最近一些車友,要換公路車,又有了一些問題,其中最重要就是該買什麼SIZE的車架?
在這裡先說明一點,每個人預算不同,所以先拋開車架材質的差異。
真正要騎車的,車架合身,甚至比品牌重要。

建議先去量一下身材,
推薦量身網站,如下連結:
http://www.competitivecyclist.co ... ;INTRO_LINK=NOREDIR

事前準備:1,皮尺或捲尺。2,桿子(最好有水平儀)3,另一位同伴幫忙操作
進入該網站後,看左下角,選擇雌雄,公分英吋後,點選開始~~~~


以後都有圖示,非常簡單。
最後會有車架,以及相關零件尺寸建議評估表,而且提供競賽,或舒適導向的列表。

得到上述資訊後,再來看你選擇的品牌的車架幾何詳細資料。
該買什麼公路車架SIZE,不要道聽途說 ,買對了上天堂。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6 10:11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1-6 14:32 編輯

以下貼圖,寬超過700PX,所以請有興趣的人設定HD模式觀看。

...............................................................................................
SHIMANO的DURA-ACE飛輪,7900 vs.7800

騎公路車的,可往下看。 包括想從登山車換公路車的。
堅決不添購公路車的朋友,可按上一頁離開。

SHIMANO公路車的7800和7900(前者是舊款頂級,後者是新款頂級),飛輪規格有很大的差別。

我們來看看圖下方紅色圈起的數值,12齒起跳的飛輪變化不大(少了一個12-21), 11齒起跳的部分。

2008年之前的7800(舊DURA-ACE系列),11齒起跳的飛輪齒數範圍:
11-21,11-23,只有2組可選擇。


而2009年推出的7900(新DURA-ACE系列),11齒起跳的飛輪齒數範圍:
11-21,11-23,11-25,11-27,11-28,共5組,多了3組輕齒比選擇。


SHIMANO的7800和7900,在飛輪的部分有了這麼重大的改變,但在網路上並沒有什麼討論,我想可能有兩個原因:

1,還沒下放到第二級ULTEGRA(SL)以下,而DURA-ACE飛輪不便宜,非戰鬥級車友不太會因為嘗新而換。

2,即將上市的7900後變,齒容範圍到底是多少T,官網並沒有提供(知道的提供一下吧^_^),光換飛輪不換後變,可能裝了也有問題。7900的後變齒容範圍會是真正的關鍵。(搭CT大盤的尤要注意,舊款的7800短腿後變,齒容範圍是29齒,頂多偷跑個2齒到31齒應該算極限了吧~)不過7900的新上市大盤,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選擇,包括:53-42T, 54-42T, 52-39T, 55-42T, 53-39T, 56-44T (Standard) 50-34T (Compact),看來很有趣喔。

28齒的飛輪如果搭配一般CT盤的小盤,也就是34T,齒比就是34/28=1.214,和公路車三盤車的前小盤搭後25齒飛輪齒比(30/25=1.2),已經差不了多少;而雙大盤換檔的方便性與省下的重量,對3盤公路車來說,算是一定的優勢。(公路3盤車還是有最輕齒比的優勢,即使已經沒多少了)


我們來看看歐系的Campagnolo,RECORD 11速的飛輪齒數範圍是:11-23,11-25,12-25,12-27.

大致維持以前原本的範圍,多插一檔的齒比綿密性,對競賽級人士應該是有幫助,但對我這種肌力不足的人來說,找到適當的齒比範圍還比較重要。等我有了足夠的肌力,再來想CAMP的零件,目前是沒興趣,我目前對變速小耳朵的方式和造型,不是很中意就是。


事實上,這樣的飛輪齒比範圍設定,SRAM早就有了。SRAM的公路車系統,大盤一直只有雙齒盤,並沒有推出3大盤系統,因為SRAM知道這可以吃掉很多業餘車手的市場,策略就是不用3盤但提供比SHIMANO和CAMP更廣的齒比範圍(主要是輕齒的那部分)。

SRAM的飛輪齒數,在11齒起跳的部分早就有3個選擇:11-23,11-26,11-28。SHIMANO今年新增的部分,大致就是這範圍附近。


SHIMANO和SRAM之間以往的恩怨情愁很多,我就不多說。舉一個去年的例子:
當時我主力還在騎登山車,兩家系統中高階變速傳動系統我都體會過,在此並沒有說誰對誰錯。

但明顯的,SHIMANO應該是瞭解後變B擺在越野時晃動過大,明顯比不上SRAM登山車後變的穩定性,所以08年SHIMANO推出影子後變,補其不足。

我也不全數落SHIMANO,至少SHIMNAO近兩年的變速撥桿改為雙向,讓已經熟悉SRAM系統的我,騎上另一台SHIMANO系統時不會適應不良。(如果看不懂我說什麼,請略過~~~~)

至於我看這消息,是著眼在我使用CT大盤的考量上。
(可千萬不要說,用CT盤的都是軟腳啊)
站上某猛腳,用50/34的CT,搭配11-23T的飛輪,可以比傳統53/39搭配12-25T的飛輪有更大的齒比範圍,齒比可以比53/12還要重,簡單的數學,自己算一下就知道。

目前新DURA-ACE 7900系統,尚未明朗瞭解兼太貴買不起,但CT盤搭11-28飛輪,找SRAM總可以了吧!

PS:以上貼圖,皆修改自英文官網,版權仍為SHIMANO,SRAM,及CAMPY擁有。
作者: 阿輝    時間: 2009-1-6 10:27
高解析度使用者請切換到 HD 用版面
會在加入圖片縮圖功能,不過強烈建議,高解析度使用者請切換使用 HD 用版面

[attach]26250[/attach]

標準版面為 1024 寬度螢幕適用,HD 版面為 1600 以上適用
標準版面文字區域圖片建議解析度 700px,超過 700px 例如上面的是 800px 寬度,要麻也只能用縮圖的方式,外部圖片無法做實際的縮圖副本,效果勢必比較不好
作者: 阿輝    時間: 2009-1-6 10:48
修改好了
應該可以了

還請陳老師幫忙確認
作者: mfhsieh    時間: 2009-1-6 11:05
本文最後由 mfhsieh 於 2009-1-6 11:06 編輯

CT 盤搭 11-28 飛輪的齒容要 33,SS 後變吃的下的可能太低,可能還是要搭 Ultegra or SL 的 GS 後變比較有可能。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6 13:32
40# 阿輝

謝謝阿輝,我設HD BETA版,OK了。

那其他人也要設為HD版才沒問題吧?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6 14:05
CT 盤搭 11-28 飛輪的齒容要 33,SS 後變吃的下的可能太低,可能還是要搭 Ultegra or SL 的 GS 後變比較有可能。
mfhsieh 發表於 2009-1-6 11:05


SHIMANO公路車長腿後變,齒容37T兼腿比較長,完全是設計給3大盤車用的。
所有SHIMANO官方資料都顯示,目前除了7900(新款DURA-ACE)之外的專業等級後變,後飛輪最大只能承受27T。
所以再再都顯示,7900 DURA-ACE就是全新的設計,應該會多個幾T的齒容,而光是容許28T飛輪就是很大的不同。但官方一直沒公布這新款後變資料,到底是基於什麼理由?
反正SHIMANO不想玩CAMPY的11速系統,反而向SRAM靠攏玩大齒容比。

不過...........嘿嘿.......
我的車後變是7800 DURA-ACE,雖說官方公佈最大齒容是29T,但我嘗試使用50-34 CT盤搭配12-27後飛輪(此時齒差總共31T),超過這兩齒是OK的,其他車友使用第二級ULTEGRA也無礙,甚至一些成車用105系統出貨也是這樣搭。
所以我認為,說不定其實目前的專業級後變,只要堅守合理的齒差範圍,是可以強搭28T的,只是佛曰:不可說!

話說回來,有興趣的自然會注意。
而我今年開始換玩SRAM公路車變速系統,新款7900 DURA-ACE的變速系統,應該是沒機會買來玩了。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6 19:18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1-6 22:18 編輯

mfhsieh提到:有賣家寫 7900 SS短腿後變的齒容是33T,這我之前是有看過。

這很符合,33T剛好就是50/34的CT盤,搭配11-28後飛輪的極限。
就只是奇怪,已經算是開賣了,官方還一直不公佈。
會不會是怕ULTEGRA和105難賣?舊系統沒人要。

反正想玩7900變速系統的人,要注意一下,前撥把和後變要搭一套,不能和舊款7800混搭。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8 09:29
大盤曲柄長度

什麼是大盤曲柄長?量測的定義不是真正的曲腿總長度,而是大盤軸心和踏板軸心的距離,總曲腿整體長度是超過定義數值的。如下圖所示:


先聲明一點:這是給還沒買公路車的人一些資訊,已經買了的人,可當我胡言亂語,看看即可!

曾有車友提過,大盤曲柄的長度選擇,是用來微調座管距離,但這句話我一直存疑。看了越多文章,越覺得曲柄長度,是個很重要的數值及觀念,自組車搭配零件時,曲柄長度在重要性的考量,應該是在調整座墊高度之前,我自己的騎乘經驗也是這樣。

車架幾何是最優先的重點,不管是買公路車的成車還是組車。
而成車的零件沒得選擇,曲柄長度一般是用”標準身材”的標準來搭配。
我相信世界大廠,多是用歐美身材的比例來設計車架幾何,想像一下:同樣是175公分的美國人和175公分的台灣人,腳長手長的比例應該是不一樣吧!

想想自行組車時,曲柄長度是怎麼決定的?
我發現騎車老手會注意這點,甚至2.5mm差異的規格也堅持,應該是有些門道。

裝設大盤,能搭配身體的選擇,主要有兩項,一就是曲柄長度,另一個就是兩個左右踏板的寬度(專有名詞稱為:Q Facter),這文章僅說說長度,這是比較重要的,寬度就先不說了,而且這Q Facter受車子的系統影響比較大(登山車、3盤公路車、雙盤公路車)。

曲柄的長度決定蹬踏所產生的圓周直徑。直徑越大越省力,但是膝蓋和大腿的肌肉就要加大伸縮幅度才能蹬動曲柄;而曲柄短的好處,是可以增快迴轉速,但比較費力。公路車常常需要穩定巡航,所以對輸出功率和迴轉速是很斤斤計較的,在整個運動的過程中,腿一直在畫圈圈,但是大腿各處肌肉的承受力並不相等。

既然雙腿隨著曲柄畫圓,那人體下肢畫圓的上支點在哪裡?
答案就是髖關節。髖關節是什麼:


股骨頂端的位置,大概處於你的盆骨下端12.5~15公分。當你抬起膝蓋的時候,它就向後運動。
從髖關節(股骨頭處)到腳底板的長度,可定義為有效腿長(effective leg length),拿來計算曲柄長度,比用身高來換算精確很多。

這個觀念可能讓車友覺得很複雜,不想去知道;因為車友大多只注重跨下長,但這和有效腿長還是有相當的不同(個人胖瘦不同,屁股肉厚薄不一)。

綜觀騎乘醫學的看法,有效腿長觀念,不只一次被專家提出,但計算轉化為曲柄長度的公式則略有差異。
觀念正確,選擇長度大致上就不會太離譜,曲柄腿長大約是有效腿長乘以0.2,然後盡量誤差取決在5mm之內。

髖關節的實際位置,一般人很難準確測量(除非對人體很有經驗),但這裡有一個量測”有效腿長”的簡單圖示,是修正來計算有效腿長的簡單方法(當然還是非絕對精準就是了):


你只要背靠牆,坐在地上量高度,獲得b值,再拿身高(a值,這個自己都知道,也不需要量了)來扣減,就會得到有效腿長的數值。

得到有效腿長數值之後,再來對照以下的圖表:

這樣夠方便容易了吧!

整體來說,合適的曲柄長度,會使你的膝蓋屈伸幅度在20度角左右。我建議不要選擇過長的曲柄,它會使你的肌肉在整個運動的過程中更有效率。

上述的計算方式,應該會讓你接近這個效果。(我個人目前是用CT盤,所以也偏向短柄的設定,踩踏時身體各部的互動更靈活有空間)

至於兒童需要比例上比較長的曲柄,約為有效腿長乘以0.22,是因為身材比例和肌力與成人不同的調整。

而登山車的曲柄,在同一人使用上,通常比公路車用曲柄腿更長2.5~5mm,是因為登山車更注重起步的力矩,和短距離加速的扭力。(用登山車的習慣標準來選擇曲柄長度,我不認為是明智之舉)


參考網址,及相關修改圖之出處:
http://www.sheldonbrown.com/cranks.html

http://www.highpath.net/cycles/notes/03.html

髖關節解剖圖出處:
http://www.cgmh.org.tw/asproot/a ... ntt.asp?artno=00015
作者: Number5    時間: 2009-1-10 15:04
SHIMANO公路車長腿後變,齒容37T兼腿比較長,完全是設計給3大盤車用的。
所有SHIMANO官方資料都顯示,目前除了7900(新款DURA-ACE)之外的專業等級後變,後飛輪最大只能承受27T。
所以再再都顯示,7900 DURA-A ...
chihhsiungchen 發表於 2009-1-6 14:05


我用7800 53/39大盤搭7800 STI Shifter / RD,之前飛輪用DA 12-27T,後來直接換SRAM OG-1070 11-28T,鏈條沒動直上。除了一開始幾百公里有點顆粒感(舊DA鏈條沒換),之後就好多。
(DA 飛輪太貴了,屯起來)

倒是想來玩玩Zinn提到的Campy 變把混搭SRAM後變,松果都準備好了,就是懶得動手。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10 16:02
我用7800 53/39大盤搭7800 STI Shifter / RD,之前飛輪用DA 12-27T,後來直接換SRAM OG-1070 11-28T,鏈條沒動直上。除了一開始幾百公里有點顆粒感(舊DA鏈條沒換),之後就好多。
(DA 飛輪太貴了,屯起來)

倒 ...
Number5 發表於 2009-1-10 15:04


五號大哥,標準盤53/39搭11-28T,總齒差是31T,比官方建議多2T,和我7800搭的齒差是一樣的(50/34大盤搭12-27飛輪),最大飛輪超多一齒不會大礙。

我目前已經有另一輛SRAM系統的公路車。50/34搭SRAM OG-1070 11-26T飛輪,剛好符合我原先設定使用。
已經另備SRAM OG-1070 11-28T,準備有參加長距離登山賽時,搭配50/34 CT盤使用。

SRAM的公路雙盤齒比範圍,真是深得我心啊啊啊啊啊........
SHIMANO用家不必難過,7900貴族終究會飛入尋常百姓家。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10 18:51
啥是CT大盤?和BCD有啥關係?

學得越多,才知道自己瞭解的少。
車友嘴上常說的CT盤, 英文是CT Cranks,為Compact Cranks縮寫,原意是壓縮大齒盤。是最近幾年才在公路車上應用的東西,好手Tyler Hamilton在2003年環法賽上使用,至今幾年正在全球公路車市場發揚光大。

我問別人,哪裡壓縮?好像沒人說得準,就是說:大盤比較小一點。
問不到滿意的答案,只好自己找。我GOOGLE了CT盤縮寫的用法,與國際上用法並無不同。但定義到底是什麼啊?

我一開始以為,是否為CT盤,會不會依照BCD來定義的?因為目前所認定的CT盤,幾乎都是用比較小的BCD。

一時搞不清楚CT盤(壓縮盤)?那就先來瞭解一下BCD吧。
BCD是由Bolt Circle Diameter的縮寫,用自行車的白話來講,就是5邊形(5個螺絲孔)的內切圓的直徑。

以下是實體圖示,以BCD=110mm為例:


以上述的五鎖孔尺盤來說,當BCD=110mm時,兩個鎖孔中心距離是64.7mm。


這裡有連結到鎖孔距離換算資料:
http://www.hostelshoppe.com/tech_bolt_circle_diameter.php

剛剛說了這一大串,什麼是BCD。如果看到這裡很厭煩看不下去,沒關係,您已經很捧場了。

主戲來了,BCD確定後再來看尺盤,齒盤齒數的最大值,都是無限大,只是做很大沒有意義,齒數越大那與齒位和鎖孔距離會越長,力矩越大越會被扯到變形,而且尺盤材料過多會增加不必要的重量。

目前BCD=130mm的最大齒片數主流,大概就是56T(超過的多是小徑車使用),BCD=110mm的,最大是54T。

所以怎麼算都是做到剛好合用最重要。而和BCD限制有關的,反而是尺盤的最小齒數。

目前常見標準齒的BCD,Campy是135mm,Shimano 是130mm。
以公路車規格來說,BCD=135mm 的最小齒片為39T ,BCD=130mm為38T,新發展出來的CT盤BCD=110mm,最小是用到33T。
(上述的最小齒數極限,是還要考慮兩齒間的大小,以配合鍊條間隙)

所以可以這樣說,BCD=110mm的最大用處,是可以用到比38T更小的齒盤,達到33T(但市售以34T為主)。

終於要回題了,CT盤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其實找了幾個國外的網站都說的不太清楚。
我原本以為是用BCD的大小來區分是否為CT盤,但搜尋了很久國外文章,也沒有如此一刀兩斷的講法。

搜尋許久未果,我目前相信以下的講法:
http://www.sheldonbrown.com/gloss_cn-z.html

CT盤主要特點(以雙盤來說):
1,通常大的那一片齒盤,是50齒起跳(標準盤則是通常超過50齒),後面則搭配11齒或12齒的飛輪。
2,”大部分”CT盤,使用了”舊”規格BCD=110mm,但卻不同以往舊規格用大的齒盤,反而使用小的齒盤,齒盤數幾乎用到最小極限33齒(但還是以34齒和36齒為多)。

我相信CT盤不以BCD來定義,應該就是因為BCD=110mm,是1970年代末期就已經發表的規格,然而當時是使用了52/42和52/40的大齒片,後來逐漸在市場消失。正因為BCD=110mm並不是新發表的規格,所以造成定義上的尷尬。

但是用多少齒來區分是不是CT盤,其實也有他的盲點,因為齒數變化實在太大,並沒有明確區分點。

FSA已經是國際大廠,他推出了一個大盤產品:K FORCE LIGHT,齒盤是52/38,和一般標準盤只差一齒,一般上一定說是標準盤。但在FSA官網上,卻是列為CT盤,或許因為BCD=110mm,這家公司應該是用BCD來區分是否為CT盤的。

當然了,怎麼叫隨他高興,這家台灣公司並沒有背負古老BCD=110mm舊產品的包袱。連結如下:
http://road.fullspeedahead.com/f ... &layout=product

至於一般大盤採用齒數,為什麼是53、52、39、34?
我還沒有在網路上得到滿意的答案,但我相信是質數考量,上述四個數值,看到了13、17、53這些不小的質數,搭配以奇數齒為主的飛輪,用來延長最重腳在同一齒與鍊條拉扯的週期。

反而公路三盤車的最小盤是30T,已經低於110mmBCD的極限,怎麼辦?
那就是另一組BCD規格,是74mm。所以3大盤公路車的齒盤,BCD是標準的130mm + 74mm。

那麼3齒盤登山車呢?也和公路車3齒盤一樣有兩組BCD,我們車友一般騎的XC車,大齒(44T/32T)的是104mm,小(22T)的BCD是64mm。

所以有人突發奇想,跑去車店要老闆把他的登山車最大齒44T換成公路車的50T,以彰顯他的腿力,老闆說不能裝,只能裝到48T的登山車用齒盤,他還會不高興。(當然不能裝,BCD不同,齒盤根本鎖不上去)

義大利的Campagnolo(簡稱Campy) CT齒盤,雖然BCD也是110mm,但上面的五個螺絲孔只有四個是110mm,另一個BCD=113mm,所以,是綁的獨特規格,SHIMANO用家想相容?CAMPY說:門兒都沒有!

現行市售公路車的大盤組BCD共有4種主要規格,分別是BCD=135(相容Campy〉,BCD=130 (相容Shimano〉、BCD=110 (就是一般稱的CT盤〉和BCD=110/113〈Campy的CT盤〉,這四種規格的齒盤不可以混用。

其他重要參考網址(英文的):
關於BCD(包含新舊規格,以及公路車主流及非主流規格,連四個螺孔的登山車都有):
http://www.sheldonbrown.com/gloss_bo-z.html#bcd
作者: wildeny    時間: 2009-1-11 10:31
mfhsieh提到:有賣家寫 7900 SS短腿後變的齒容是33T,這我之前是有看過。

這很符合,33T剛好就是50/34的CT盤,搭配11-28後飛輪的極限。


請問這"齒差" "齒容"是怎麼算? (英文是?)

我最近也想轉向公路車
但因為體型嬌小(手也小)  現場車行大多沒有適合我的車架
看你的曲柄長度的說明
豈不是現行成車配備的的曲柄長度170mm對一般東方人來說過長了? (身高約要185cm)
作者: wildeny    時間: 2009-1-11 10:40
看了越多文章,越覺得曲柄長度,是個很重要的數值及觀念


你說的沒錯
我是先在這篇文章看到Bicycle cranks: Check your Cranks!
這位女性車友的文章還不錯  雖然很久沒有更新了
也對適合體型小的車架做了些說明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12 12:53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1-12 12:56 編輯

49# wildeny

關於體型嬌小,個人定義不同,沒有數值不好回答,但我想曲柄長度差到5mm差別就很大了。

底下是關於齒容齒差的回答:
>>>>>>>>>>>>>>>>>>>>>>>>>>>>>>>>>>>>>>>>>>>>>>
齒容(Capacity of a Derailer,或Capacity)
齒差(比較沒有特定專用詞,英文常用像:?tooth difference)

先看底下三個圖,注意標出粉紅色區塊的”腿”:
這是登山車前三大盤後九速(俗稱27速登山車),在不同變速檔位的後變速器的腿位置。
圖一,前面用最小大盤,後面用最小飛輪(就是大小不一的連續排放齒片)。

圖二,則是變到中檔位的情況。

圖三,是前面大盤最大,後面用最大片飛輪。


除非是新手,不然是不會用圖一和圖三的方式來變速,也就是大對大和小對小。
但這是呈現後變速器的腿,在最鬆及最緊的變化情形,是極端的例子。

從上面,可發現腿(標粉紅色的部分)是協助後變速器吸收鍊條長度的差異,而這鍊條長度的差異,是由前面齒片大小(圓周不同的差異),和後面飛輪大小,在不同配置下所產生。
鍊條最鬆時,變速器的腿往剛好後彈至平行鍊條的位置。

鍊條繃最緊時,變速器的腿剛好往前張至”近似”平行的位置。
但次不能真的平行,抵抗重力時的力量是無限大,就扯壞變速器了。

到此應該就知道,所謂的齒容,就是不同的後變速器腿長,所能容許鍊條長度變化的吸收能力。

這裡有個簡單的齒容方程式:
齒容 = (最大盤齒盤的齒數-最小盤齒盤的齒數)+(後飛輪最大齒數-飛輪最小齒數)
齒差,就是指像:前最大盤齒盤的齒數-最小盤齒盤的齒數,這類的數值。

以我上面的圖例:
前大齒盤最大是44T,最小是22T;後飛輪最大是34T,最小是11T。
所以需要的齒容=>   (44-22)+(34-11)=45

以上這是這是登山車的部分,那公路車呢?
以SHIMANO頂級後變速器為例,DURA-ACE舊款的(代號7800)有區分為給雙大盤車用的,齒容是29T,給三大盤車用的是37T。而新款的(代號7900)給雙大盤車用的是33T,主要是希望能獲得更大的後飛輪齒差。

長腿中腿短腿的中文稱呼,在台灣很亂,店家也不講英文名稱。
我在去年的這個版上,有提到長短腿中文說法的混亂基本由來。

後變速器搭配大盤和飛輪,還有最大齒片的一些限制,但那是另一個話題。
有空我再整理市售主要品牌的齒容相關資料,要花一點時間。
或是有人想整理,也歡迎放上來一起討論。

另外,之前有在PIL上面提到登山車的長短腿齒容,在以下連結的第12個發文。
改小徑車的尤其要注意:
http://forum.palmislife.com/thread-84227-1-2.html

那張登山車的齒容圖,來源:
http://forums.mtbr.com/showthrea ... =linear#post2018770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12 14:54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1-12 16:57 編輯
........豈不是現行成車配備的的曲柄長度170mm對一般東方人來說過長了 ...
wildeny 發表於 2009-1-11 10:31


按照我的數據,我需要的曲柄腿長落在165~170之間,但我公路車是選擇170。
我身高只有17X還沒185 cm。

以上的數據選擇,是英國人計算出的圖式。看起來曲柄長篇短,會偏向迴轉速優先的數據,我推測這是以當地地形平路或短緩坡循航做的設定。
在台灣多山,常有長的緩坡,挑選圖上區間往長的方向看,也是合理的。

我後來有也有換一支172.5mm長的曲柄來爬坡,發現省力部分站不到多少便宜,即使在爬緩坡的情形下。
有些其他的網站,對曲柄腿長的數字換算,大約比我上述所列長約2.5~5mm,但我想差不多到5mm也就夠了,過長無益。
作者: Number5    時間: 2009-1-13 21:26
CT大盤要搭是適當的CT盤用的前變 (SRAM除外)
作者: ShotLiang    時間: 2009-1-13 21:39
...我目前已經有另一輛SRAM系統的公路車。50/34搭SRAM OG-1070 11-26T飛輪,剛好符合我原先設定使用。
已經另備SRAM OG-1070 11-28T,準備有參加長距離登山賽時,搭配50/34 CT盤使用。....


所以09年Campy11要學SRAM還是不夠?
11-25, 12-27 儘管11速, 不如11-27?
作者: 102373    時間: 2009-1-13 22:22
老師終於把車牽回家了阿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13 22:43
所以09年Campy11要學SRAM還是不夠?
11-25, 12-27 儘管11速, 不如11-27?
ShotLiang 發表於 2009-1-13 21:39


夠不夠要看人,像樓下的102373只需要CT盤搭11-23的飛輪,就可直上武嶺。
我用CT盤搭11-26上武嶺還不一定有把握,但用來跑阿里山賽是可以的。

綿密的齒比和大範圍齒比,原就是互相衝突,視情況且看個人需要。
反正飛輪是消耗零件,不怕不去試,只怕不能試。

只能說SRAM和新款DURA-ACE,短後腿有最大的飛輪範圍可以選擇。
飛輪要不要用那麼大的範圍,是要問自己的。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13 22:50
老師終於把車牽回家了阿
102373 發表於 2009-1-13 22:22


你聽誰說的?

不過比較重要的是,女王的公路車。
零件差不多了,等車架中~~~
作者: 102373    時間: 2009-1-13 23:10
你聽誰說的?

不過比較重要的是,女王的公路車。
零件差不多了,等車架中~~~
chihhsiungchen 發表於 2009-1-13 22:50


女王終於被你說服了喔…
是不是天天拖地、掃地、洗衣服的成果阿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14 00:24
女王終於被你說服了喔…
是不是天天拖地、掃地、洗衣服的成果阿
102373 發表於 2009-1-13 23:10

說服騎車幹嘛要拖地,掃地?我家女王原本就有在騎車啊!只是又多一種車的選擇而已。
你就是這麼怕女人嗎?不是這樣的。你該不會被某些女人嚇到了吧。

記得女王跟我說:想開一點,花這些錢就當去健身房的費用。
其實這個也不重要,有時間騎車,有均衡的運動,比較重要啦。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14 08:51
老師終於把車牽回家了阿
102373 發表於 2009-1-13 22:22


忽然想起你約一年前的文章,再回頭去複習了一下。
http://forum.palmislife.com/thread-82231-1-3.html

我發現,從原本空車的7.2 Kg,變成6.X Kg,輪組的輕量化功不可沒。
我等一下轉我先前發的文過來,給需要輕量化的車友參考。

最後,你不是買隊車了嗎?那這台紅黑車會怎麼樣?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14 09:05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1-14 09:13 編輯

公路車輕量化,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和腿力強弱沒什麼關係。
斤斤計較的話,每個零件都要在乎,如果沒那麼苛求,車架前叉組是優先考慮,再來是輪組。

以下提供3家公路車廠輪的基本資料表(這是鋁框泛用輪,不是空氣動力輪)。
給對公路車零件有興趣的朋友參考,是不久前整理的。
世界級大廠的輕量化輪組,錢不是只花在重量減輕這件事,花轂順暢與剛性考量也是有差別。

不管是公路成車升級,還是組車決定車架後,得要有適當等級的輪組來搭配。
話先說在前,手編輪(自己或請店家手編的輪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預算的分配(花轂、輪圈、鋼絲)也更合理化,有經驗的老手會往這方向走,手編輪的變數大,這些變數的關鍵我完全不懂,所以先來看看簡單的廠輪。專業大廠的廠輪或許價格不低,但有整體設計上的視覺優勢,口碑和保固也大多是正面的。

選擇整理了一下目前3大廠輪系統,主要是鋁框這類泛用型,適合一般騎乘與爬坡。這三家都有公司貨,Campagnolo(以下簡稱CAMPY)和Fulcrum,臺灣代理商是歌美斯,Mavic則是三捷輪。至於DT-swiss,不太熟先不談。

看以下這張剛整理的輪組資料圖表。


在下有幾個要點說明:

1,最左邊的紅色數字代表等級,投資報酬率那個最高?這件事沒有標準答案。但有一個算是廢話的合理答案:越貴的越好;但兩倍的價格,可能只提升2%的速度,而不是兩倍,算盤請自己好好打,經驗的部分可以慢慢問老手。

2,重量的部分,和臺灣代理商有些許不同,我是自國外原始網站確認過,應該是不含快拆的。CAMPY重量標紅色字的部分,指的是搭配SHIMANO相容棘輪座的重量,Scirocco等級以下不提供相容於SHIMANO系統。此為目前產品最新版本的資料,但如果有錯誤的部分也請不吝提出,謝謝各位。上述圖表可清楚顯示,光在重量上可差到500公克,更不用說與市面上搭成車用的平價輪組想比,差別可達到約1公斤,好的輪組不只強而順,對全車輕量化也是貢獻不小。

3,價格的部分,CAMPY和Fulcrum都有公司貨報價,至於實際售價大概在8折上下,有管道或是拆車品,可更低。Mavic官網沒有公告售價,只有店家才知道準確報價,沒我的事就不貼了,但至少附上市面一般價格以供參考。

4,搭配的部分,除了預算是最重要的因素外,還是要看變速系統和考慮車架配色。這部分請參考文章最後的連結,可以看到今年新出的輪組配色。

5,系統相容的部分,CAMPY和Fulcrum輪組其實都是CAMPY的產品,各自應用在不同變速系統的棘輪座,但高階品則有出相容規格,在圖表下方用粉紅色字註明,而Mavic產品都OK,購買前只要先註明規格即可。

至於SRAM?和SHIMANO棘輪座幾乎相容,除非是10速飛輪專用,這部分如果不放心,問一下店家就會知道。

以下中文連結:
CAMPY輪組,歌美斯臺灣官網:
http://www.colmax.com.tw/Campagnolo-Product_Frame.html

Fulcrum輪組,歌美斯臺灣官網:
http://www.colmax.com.tw/Fulcrum.html

Mavic輪組,三捷輪臺灣官網:
http://www.threepeaks.com.tw/htm ... t=list&pc2id=16

對了,MAVIC 頂級輪組R-Sys最近全面召回,大致是因為某部分的花轂碳纖材質不夠強,會斷掉。
作者: mfhsieh    時間: 2009-1-14 09:23
我想到的是同個人的另一篇。
http://102373.blogspot.com/2009/01/blog-post_04.html
所以,騎完克難號,會有種"不需要花大錢買好車"的感想
當然,這僅限於非比賽
比賽的時候,哪怕騎100km只能快一秒鐘,勝負就有差異了
偏偏比賽才是我的目標
好的器材,能讓你第十名變第六名,第六名變第三名

這時會覺得,比賽為了成績
除了自己的努力外,器材的花費,也是一筆可觀的項目

但,花了一堆錢,減少的時間,卻只有短短幾秒鐘
能否靠努力來換得這短短幾秒鐘,省下數萬元的開銷呢???


快跑!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14 10:08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1-14 11:41 編輯
我想到的是同個人的另一篇。
http://102373.blogspot.com/2009/01/blog-post_04.html


快跑!
mfhsieh 發表於 2009-1-14 09:23

不用快跑啦!
而且請注意,他還是用那個好車架,車架是最重要的,他決定公路車的基本調性。
102373如果不須考量預算,他會不在乎:第十名變第六名,第六名變第三名?


我在文中提到的話:
有一個算是廢話的合理答案:越貴的越好;但兩倍的價格,可能只提升2%的速度,而不是兩倍,算盤請自己好好打..........

我是偏向老二哲學,尤其是專業公路車零件。
如果第二級只是第一級的半價,但性能效果只有減少2%,我情願選擇二級,甚至三級。

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之下,分配車子零件的購置成本比例,這就是經驗了。,車子的均衡度,才是學問,我一邊騎一邊學~~~。

希望由我的經驗,減少大家的學習時間,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和開支。
也只是列個表,每個人心中的目標可能不一樣。

有時後,經驗沒辦法完全呈獻,數字是比較稍微可以傳達概念的。
還有,比較貴的車不一定適合所有人騎,舉上述的輪組來說:
MAVIC的不銹鋼扁鋼絲輪組,就比Fulcrum的產品軟很多,說他沒效率吧?但卻很適合剛入公路車領域的新手騎乘,平路很舒服也不會明顯比較慢。我也是騎過才知道,不是價格比較貴的問題。
作者: wildeny    時間: 2009-1-14 19:45
28齒的飛輪如果搭配一般CT盤的小盤,也就是34T,齒比就是34/28=1.214,和公路車三盤車的前小盤搭後25齒飛輪齒比(30 /25=1.2),已經差不了多少;而雙大盤換檔的方便性與省下的重量,對3盤公路車來說,算是一定的優勢。(公路3盤車還是有最輕齒比的優勢,即使已經沒多少了)


看了你的解說  打消了我原本想要買個公路3盤車的想法
打算用SRAM 11-28 (Shimano DA 買不起; 雖然SRAM也不便宜) 來搭配CT盤(50/34)
取代原廠的Shimano 11-25T

有人會留兩個以上飛輪做替換嗎? 像是11-23用在平地  11-28用在山坡地
我是新手  沒有拆過飛輪(聽起來很難)
作者: 102373    時間: 2009-1-14 20:18
有些東西,一級、三級都差不多,某些方面,連選手都感覺不太出來
有的東西,一級、三級差非常多,某些方面,連生手都能感覺得出來

變速套件跟車架,就是兩個反比的例子
這也是為甚麼常有人會說組車預算編排上:車架>輪組>套件
作者: 102373    時間: 2009-1-14 20:43
忽然想起你約一年前的文章,再回頭去複習了一下。
http://forum.palmislife.com/thread-82231-1-3.html

我發現,從原本空車的7.2 Kg,變成6.X Kg,輪組的輕量化功不可沒。
我等一下轉我先前發的文過來, ...
chihhsiungchen 發表於 2009-1-14 08:51


其實輪組輕沒幾克,畢竟PMP花鼓,60mm板,就是這麼重
只有S牌的扁鋼絲偷了一些輕
主要是用管胎省了兩條內胎,當然open框也有open管胎可以用就是了

騎平路,還是再重一些會比較好,慣性才出的來,所以這組板輪有那麼一點點不上不下= ="
騎山路,輕很重要,圈的剛性卻往往被忽視,這又牽到騎法問題…

至於這車架…
已送去烤漆場一起處理自訂的"類隊車"圖裝了~
當隊車的B車,至於以後做什麼用途,等兩台都裝好了,試過再決定嘍
作者: 102373    時間: 2009-1-14 20:45
我想到的是同個人的另一篇。
http://102373.blogspot.com/2009/01/blog-post_04.html


快跑!
mfhsieh 發表於 2009-1-14 09:23


這篇用了很多"誇示法"~
作者: wildeny    時間: 2009-1-14 20:49
我的車後變是7800 DURA-ACE,雖說官方公佈最大齒容是29T,但我嘗試使用50-34 CT盤搭配12-27後飛輪(此時齒差總共31T),超過這兩齒是OK的,其他車友使用第二級ULTEGRA也無礙,甚至一些成車用105系統出貨也是這樣搭。
所以我認為,說不定其實目前的專業級後變,只要堅守合理的齒差範圍,是可以強搭28T的,只是佛曰:不可說!


都怪我先前沒有看仔細你們的討論
問車行老闆我可不可以裝11-28飛輪配我的CT盤  說是可以
我就先去買了SRAM的飛輪(急性子   )
後來有人提起這長短腿  我才開始擔心
問了老闆說是Ultegra短腿的 這樣還可以裝嗎?

如果是Ultegra短腿  Total Capacity 29T
但原廠的搭配(50-34)+(25-11)=30T 超過1T
另一款原廠的搭配(105後變)是(50-34)+(27-12)=31T 超過2T
那我這超過4T 會不會搞壞後變? 還是在操作上要注意什麼?
難不成還要換後變
作者: wildeny    時間: 2009-1-14 21:08
我在這裡看到有人(jwill911)有將SRAM 11-28配Shimano DA rear deraillure   並沒有變速的問題
看來似乎可以放點心??

我也是跟他一樣在ebay買的  thanks for the low exchange rate to GBP
比y拍還便宜
作者: 102373    時間: 2009-1-14 21:45
大盤掛上大齒片時,不要讓飛輪也掛上大齒片就好了…
要是不小心掛上了,又是騎乘中…那…
作者: wildeny    時間: 2009-1-14 22:20
大盤掛上大齒片時,不要讓飛輪也掛上大齒片就好了…
要是不小心掛上了,又是騎乘中…那…
102373 發表於 2009-1-14 21:45


那會是乾脆來個升級的時候嗎
剛大失血  我還使得省得用才行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14 22:28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1-14 22:41 編輯
有些東西,一級、三級都差不多,某些方面,連選手都感覺不太出來
有的東西,一級、三級差非常多,某些方面,連生手都能感覺得出來

變速套件跟車架,就是兩個反比的例子
這也是為甚麼常有人會說組車預算編排上: ...
102373 發表於 2009-1-14 20:18


同意!

我新弄的車子,也是因預算考量,搭配比例: 車架 > 輪組 > 變速套件。
作者: ShotLiang    時間: 2009-1-14 22:33
.....
CAMPY和Fulcrum都有公司貨報價,至於實際售價大概在8折上下
...


台中有這種店嗎? 還是我交情不夠...都幾乎是照定價賣...
...
CycleSports/BicycleClub兩本有對廠輪作過性能與售價評比,
認為比較超值的是Zonda & Shamal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14 22:34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1-14 22:48 編輯
我在這裡看到有人(jwill911)有將SRAM 11-28配Shimano DA rear deraillure   並沒有變速的問題
看來似乎可以放點心??

我也是跟他一樣在ebay買的  thanks for the low exchange rate to GBP
比y拍還便宜
wildeny 發表於 2009-1-14 21:08


11-28飛輪搭53/39標準大盤,超過2T,真的使用大對大時,一敗一敗,勉強沒有問題。(推測您說的例子是這個)
但若是搭50/34的壓縮大盤,超過4T,不小心使用到大對大時,就。。。。心裡喊阿門吧~~~

我決定將我其中一台車的套件,搭在將要組的女王公路車上面,就是50/34的CT盤,搭上12-27的飛輪,超過2T,但確定即使不小心(或特意)大對大,也沒看到過扯的問題。
您參考一下!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14 23:20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1-15 08:36 編輯
台中有這種店嗎? 還是我交情不夠...都幾乎是照定價賣...
...
CycleSports/BicycleClub兩本有對廠輪作過性能與售價評比,
認為比較超值的是Zonda & Shamal
ShotLiang 發表於 2009-1-14 22:33

Zonda和Shamal,的確性價比較被建議。
前者幅條是扁不銹鋼,有彈性但是重。後者幅條是扁鋁合金,比較輕但硬。
這樣的性價比情形,一樣發生在Fulcrum ZERO 和  Fulcrum 3上面。

PS:原因無法說太明白,但以Fulcrum Zero 和Fulcrum 1來說,前者使用新的鋁材質新的技術,還省了1XX多公克,這對鋁輪組來說是很了不起的差異,已經有Fulcrum 1的預算,沒必要省那幾千塊。

有確定要在台中取貨,再PM給我,我聯繫看看暗黑勢力,再給你精確的報價。
其實,我推測102373應該有辦法拿到更低價位,推測而已,推測而已,不要讓他不好做人。
作者: wildeny    時間: 2009-1-15 08:46
標題: RE: 自行車零件討論
11-28飛輪搭53/39標準大盤,超過2T,真的使用大對大時,一敗一敗,勉強沒有問題。(推測您說的例子是這個)
但若是搭50/34的壓縮大盤,超過4T,不小心使用到大對大時,就。。。。心裡喊阿門吧~~~size=2]chihhsiungchen 發表於 2009-1-14 22:34


jwill911: "Several on bikeforums.net are using it with Shimano DA rear der and 50/34 compacts with good results." & "I'm hoping what I read about the compatibility with the DA rear der and compact 34/50 front rings is true."

我猜測是CT盤  因為那時我正在google有沒有成功的例子
這裡提到Specialized 08' Tarmac 部分Compact models採用SRAM 11-28 配Shimano的後變
不過 09' Tarmac Compact models就都採用Shimano 12-27 飛輪
不知道是為何: 猜測1. SRAM 比較貴成本高; 猜測2: 顧客笨笨地老是用50對28. 猜測3: Shimano很不爽
不曉得chihhsiungchen你的看法如何?

我決定將我其中一台車的套件,搭在將要組的女王公路車上面,就是50/34的CT盤,搭上12-27的飛輪,超過2T,但確定即使不小心(或特意)大對大,也沒看到過扯的問題。
您參考一下!

我看到不少成車已經採用這樣的組合了  除了上面例子以外 像是Fuji Roubaix也是
我原先也有考慮要不要換12-27的飛輪   Shimano 105(甚至Ultegra)12-27的比SRAM Rival的11-28要便宜 (雖然在ebay不是這樣)
後來想  反正要從11-25換  乾脆換成範圍大點(當時是沒想到齒容的問題 )
拆下來的11-25的飛輪可以留下來備用  以後腳力及回轉速練起來後可以換回去用(如果缺錢就賣了 )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15 09:47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1-15 09:50 編輯
jwill911: "Several on bikeforums.net are using it with Shimano DA rear der and 50/34 compacts with good results." & "I'm hoping what I read about the compatibility with the DA rear der and compact ...
wildeny 發表於 2009-1-15 08:46

ANS 1:
(1)就我所知國際上的一般情形,SRAM OG-1070的價格帶落在SHIMANO ULTEGRA和105之間(但比較偏向105的價格,我看材質也比較類似,都是有加電鍍,不像ULTRGRA是純合金),所以拿來搭成車,用SRAM比較能省成本。但後來發現,如意算盤似乎打得不對~~~(純猜測)。
(2)我用DURA-ACE短腿,用CT盤搭12-27飛輪已經一敗一敗了,眼見有自信,除非那位說可以的老兄鍊條過鬆,但誰知道?如果可這樣用大對大沒問題,那全臺灣那麼多騎公路車的人會不知道?
(3) 2009年美國總統換人了,腦筋要轉一轉,所以換回12-27飛輪了。至於SHIMANO不爽也沒用,告不倒SRAM換去告臺灣微轉。

ANS 2:
(1)SRAM在台灣的零件很難拿,而且代理商GIANT公司貨賣得很貴,光二級的SRAM FORCE 煞變合一握把,左右一組的報價就約2萬台幣。差不多可以換一組Zonda輪組,所以GIANT賺很大
(2)我建議平常用11-25,搭CT盤就很好練迴轉速了。CT盤搭到27T飛輪,真的是像登山賽用的,如果還不夠輕?那跟我一樣肌力不足,體重過重,哭著跑開~~~
(3)也歡迎加入SRAM 公路車系統的行列,科~科~~科~~~。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15 10:04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1-15 10:10 編輯
看了你的解說  打消了我原本想要買個公路3盤車的想法
打算用SRAM 11-28 (Shimano DA 買不起; 雖然SRAM也不便宜) 來搭配CT盤(50/34)
取代原廠的Shimano 11-25T

有人會留兩個以上飛輪做替換嗎? 像是11-23用在 ...
wildeny 發表於 2009-1-14 19:45


像102373是有常在比賽,所以會有2輛車,一台是練習用,調性差一點還OK。
你如果打算也這樣,可以參考另組一台便宜一點的練習車,不怕操。

如果是新手,也還沒打算往比賽性質前進,可採取折衷的方式,用12-27的飛輪,飛輪用得差不多快壞了,飛輪搭配也知道該往那邊調整了,然後大盤曲柄不要過長。
還有一點,其實11-28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缺點:最後幾片大飛輪齒差比較大,28T的上一檔是25T,差了3T,其實比較不好找到腿力的搭配比(就是最後幾檔完全沒綿密感,只是救命檔而已)
SHIMANO 12-27也有這個問題,最後兩檔都是差3T,這比較不適合長坡配速。
您可回頭去看我先前整理飛輪的那篇。
所以,我最後依據自己的經驗,選擇11-26T飛輪當主力,也是這個原因。
作者: wildeny    時間: 2009-1-15 13:22
本文最後由 wildeny 於 2009-1-15 13:28 編輯

我有個疑問:
從SRAM的網站上看  他們只有出前兩大盤(standard & compact)
RIVAL後變速器的齒容也不過是27
可是卻有這11-28飛輪怪胎
難道他們家後變速器這麼神奇嗎?  都變得很順?

(1)SRAM在台灣的零件很難拿,而且代理商GIANT公司貨賣得很貴,光二級的SRAM FORCE 煞變合一握把,左右一組的報價就約2萬台幣。差不多可以換一組Zonda輪組,所以GIANT賺很大!
chihhsiungchen 發表於 2009-1-15 09:47


確實是賺很多
不算運費的話是差不多1900  加了運費(這時知道輕量的重要 )  也比Y拍划算不少
結果MIT的飛過去又飛回來  真不環保  這到底是誰的錯?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15 13:37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1-15 13:42 編輯
我有個疑問:
從SRAM的網站上看  他們只有出前兩大盤(standard & compact)
RIVAL後變速器的齒容也不過是27
可是卻有這11-28飛輪怪胎
難道他們家後變速器這麼神奇嗎?  都變得很順?
...
wildeny 發表於 2009-1-15 13:22


你看到的RIVAL資料中,27T是後飛輪可容許最大齒,而並不是齒容

很不幸的,你最後一句話猜對了,SRAM雖然只出兩盤的專業公路車大盤系統,但早就考量到
所有的大盤飛輪都能搭,所以RED,FORCE,和RIVAL都能用CT盤搭11-28的飛輪。
即使官網上註明後飛輪最大只能搭上27T,但您猜28T能不能上呢?嘻嘻嘻嘻~~~

不過目前版本的SRAM飛輪,聲音比較大一些,我有感覺,推測應該是缺齒設計所造成(為了上鍊更快?),聽說將來又會改回無缺齒的飛輪了。
作者: wildeny    時間: 2009-1-21 08:38
即使官網上註明後飛輪最大只能搭上27T,但您猜28T能不能上呢?嘻嘻嘻嘻~~~
chihhsiungchen 發表於 2009-1-15 13:37


昨天收到了飛輪了 也剛拿到車車
立刻換下原廠的105飛輪(11-25)  裝上這11-28飛輪
結果...
前大盤時是可以上28T啦  只不過看起來會有點擔心
所以沒有必要還是不要這麼做
覺得上25T看起來就已經到極限了

剛騎公路車  感覺很不一樣
還要花點時間習慣一下
卡踏就先不裝(好像要摔幾次才能入門 )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21 09:45
昨天收到了飛輪了 也剛拿到車車
立刻換下原廠的105飛輪(11-25)  裝上這11-28飛輪
結果...
前大盤時是可以上28T啦  只不過看起來會有點擔心
所以沒有必要還是不要這麼做
覺得上25T看起來就已經 ...
wildeny 發表於 2009-1-21 08:38


SHIMANO公路車系統(7900除外),50/34盤的寬齒比玩法,要穩定安全,大概極限就是搭SRAM的11-26T飛輪了。

要安全地玩50/34搭11-28T,要嘛換7900,要嘛換系統,花大錢真的划不來。
先騎再說吧!

11-28T飛輪,可以給將來搭標準大盤53/39時使用,如果有那麼一天的話~~~~。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21 09:48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1-21 09:56 編輯

SRAM的公路車系統,初印象。

目前高級公路車零件,除了SHIMANO和CAMPY外,這幾年出了一個"比較"相容SHIMANO的系統:SRAM公路車系統,給有興趣的人參考。目前有三個成套等級,依次序為:Red ,Force,Rival。

這是SRAM公路車的煞變把。最有意思的,就是Double Tap技術


用示意圖來看,就是一根撥桿,同時有升檔和降檔的功能。

當撥把撥小角度時(X),是升檔,鍊條變往小齒盤或飛輪
當撥把撥超過X角度時(XX),是降檔,鍊條變往大齒盤或飛輪,扳到底一次降3檔

目前剛整備好的車,除了大盤之外,煞變把、前變、後變、和煞車夾器都用了SRAM RIVAL系統,飛輪(11-26T)和鍊條也是SRAM家的產品。
這是煞變把,08年版的亮晶晶金屬。


夾器,真的很厲害,SRAM最入門的產品,重量竟和SHIMANO和CAMPY的一級品差不多,而且看起來完全沒有偷輕的的感覺。

原廠煞車皮座的制動力感受非常流暢,完全沒有想更換KoolStop牌的慾望,跟登山車的產品(AVID V煞)感受很不同。果然這家公司的煞車夾器研發很強,在公路車上的零件,本也下得重(售價高啊~~~)。

後變是08年版,也是亮晶晶金屬色,我不喜歡09年的黑色版。(CAMPY在09年把 VELOCE金屬亮晶晶改成黑色版,一樣的作法)


超過兩週的適應騎乘,大概已經能掌握要點。
我的經驗和以前登山車的系統類似,在公路車系統上,SRAM與SHIMANO有相當大的變速手感差異,SRAM的變把和後變速器的拉線比,較一致而感覺硬派直爽;和SHIMANO的拉線比放大而有的柔細感非常不同。

細微之處,只能意會無法言傳。先前的車,主要是SHIMANO ULTEGRA變速系統,現在嘗試的是SRAM RIVAL,等級價位大致介於SHIMANO 105和ULTEGRA之間。

這兩個系統的使用感覺比較:
SRAM的想對優點(強處)是:
1,煞變把的頭小(short reach)煞把長度適中,用食指就能很有力道地含住煞把。
2,撥變把的變速行程小,上下檔都很直接到位而且快速,只用中指就能掌控變速全局。詳細操控方式可參考(看圖解即可清楚):http://bicycleswest.com/page.cfm?pageID=432
3,變把撥桿可以往後移動,握下把時可以鉤住進行變速。
4,煞車夾器真的是技術本位。

SHIMANO的相對優點(強處)是:
1,煞變把的橡膠頭比較充實,握感平順。
2,前變速比較穩定。
3,鍊條和飛輪較安靜一些些。
4,變速器比較好調整。

雖然SRAM公路車傳動產品才剛上市沒幾年,目前的一些細節不是處理得很好,但是這套變速方式和後變變速的速度,搭配起來真的很快很驚奇。
換回騎SHIMANO的變速系統時,覺得降檔變速有窒礙感了。

一開始以為double tap會變過頭,而在爬坡時上檔定竿下車,其實是多慮的;SRAM早就想到了,撥桿沒放鬆之前不會決定上下檔,最多變不過去到頂而已。
作者: wildeny    時間: 2009-1-25 16:13
本文最後由 wildeny 於 2009-2-17 19:43 編輯

先前的chihhsiungchen的關於飛輪的介紹

這裡我將齒比畫圖比較  可以讓有些人在前盤的選擇上作為參考
(1) Double 53-39 + 11-23T 飛輪 (2) Compact 50-34 + 11-28T飛輪 (我的配備) (3) Triple 50-39-30 + 12-27飛輪
(1) & (3) 是一般成車的配法



由圖可以看出來  跟CT盤比三盤的優勢已經不大  即便是一般成車CT盤的配法(11-25飛輪)
如果三盤只配到11-25的飛輪  對輕齒比的優勢更是小

三盤的優點只剩下
(1)在一些非陡坡但高低起伏的地形  可以只用第二盤搭配飛輪就綽綽有餘  簡化變速
(2)在touring用途  可以配上更大齒數的飛輪或是更小的前盤以應付負重物上陡坡

至於兩檔間齒比差值  在19T之後  雖然有時會有到3齒之差  但就齒輪比的差值並沒有想像中的大
而在齒輪數少的那幾盤變化其實不小  這也是為何小齒輪都是差一齒

有興趣的還可以讀讀這篇文章The Rise of the Compact Crank (aka "The Death of the Triple") (CT盤之興起 亦即三盤之死)
文中也稍微介紹了一下大盤&飛輪的演進
不過作者其實不希望三盤消失的

[補充說明: 更方便的計算方式在]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1-26 00:02
先前的關於飛輪的介紹

這裡我將齒比畫圖比較  可以讓有些人在前盤的選擇上作為參考
(1) Double 53-39 + 11-23T 飛輪 (2) Compact 50-34 + 11-28T飛輪 (我的配備) (3) Triple 50-39-30 + 12-27飛輪
(1) & (3) 是 ...
wildeny 發表於 2009-1-25 16:13


想說過年後要做這張圖,想不到出現了~~~。
不過,用50/34CT盤安穩地搭配11-28T飛輪,畢竟沒有太多選擇,市售成車幾乎沒有這種配法。
上述的搭配還未普遍,用這樣的搭配來打3盤車,目前還太早。

既然SHIMANO要和SRAM玩一樣的CT盤齒比,等到SHIMANO的規格下放後,看CAMPY瞪大眼睛怎麼辦?好膽CT盤規格放給他爛不要改,寬齒比市場讓給S集團。
作者: Jerry    時間: 2009-1-29 00:34
86# ~天星也空乂
希望你來這邊註冊是一同來參予討論。
本站也不歡迎注意文喔。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2-2 09:24
1# chihhsiungchen

 請問大大,關於您的自行車零件,在哪種場合有賣ㄋㄟ??
可以回ㄇ??E-mail:f50104@kimo.com
~天星也空乂 發表於 2009-1-28 21:34

本網站有規定不准POST e-mail,請自行注意。

買這些東西也不是秘密,我回頭看了一下這篇:
1,SRAM的登山車變速系統,X0撥把和轉把系統,是捷安特代理,可找捷安特定貨,只是很貴,交期不定。很多人轉往網拍購買。

2,Jagwire線材,是臺灣出品,一般專業車店可買到。

3,5個踏板,一般專業車店可買到,或是下定也很快。大致價格我已經列出。

4,飛輪,SHIMANO和CAMPY都有公司貨代理,產品線也算齊全。SRAM是捷安特代理出貨,但規格只限於最近兩年的成車有的才會備料,像是11-28T請自行網路尋找,按。

5,大盤?大都可在專業自行車店家定到貨,但交期就不知道了,最近SHIMANO漲價,也比較不缺貨了。

6,輪組,公司貨的話,FULCRUM和CAMPY一般都需要向專業店家訂貨,熱門的商品可能等2個月都不一定有,大致價格也已經說了。MAVIC公路車輪組最近多災難,在台灣的用家似乎不太買帳,市面上看到一堆Aksium系列,絕大多數是成車搭配的。

7,SRAM公路車變速傳動系統,我POST的RIVAL是沒有公司貨單賣的,這個閃亮亮金屬版已經不生產了,只剩網拍和成車拆車品。而RED和FORCE這兩個等級,在捷安特就有的買了,包括煞變把,夾器,大盤含BB,鍊條,飛輪,前後變速器(八套件),旗艦店也可以看到部分現貨,像RED的定價,應該六~七萬以上吧。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2-6 08:52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2-6 08:55 編輯

最近開始專心調整正確騎車的方式,常會拆東拆西,這拆來拆去,亂鎖一通其實很可怕,尤其輕量化車子的零件材料算得很精準,鎖太輕騎乘危險,鎖太緊壞掉欲哭無淚。

我想扭力扳手,是一個很重要的解決之道。(應該是要買一支2/8或3/8的時候到了)
先不說哪一家公司產品好壞,即使我們都知道扭力扳手的品質好壞差很多。

我的物理和數學不好,以下所說的事情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只是我自己需要備忘一下這些物理數值概念。這篇主要的用意,是紀錄市場用法並換算這些數值。

力是有單位的,絕對單位是牛頓。換算成地球上的現象,一公斤的東西,受到的重力等於9.8牛頓。(註解:在地球上的重力單位g=9.8之下,1kg=9.8N)
牛頓這個單位,就是紀念偉人牛頓(Isaac Newton,1643年生1727年卒);關於力的詳細的解釋,請搜尋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扭矩,等於力和力臂的乘積。
一般國際單位是用Nm(牛頓米),詳細的解釋其實應該是N×m(或稱牛頓 × 公尺)。

以下這些例子,是以我車上的零件為例。
這是貼在大盤曲柄上的警語(用N.m比Nm更精確):
翻成中文是:請用扭力扳手(有刻度的扳手圖示),以12~15 牛頓米的力,平均地迫緊螺栓。

有時後,會看到簡單的數值,這是指:請設定為5牛頓米。


但我們會發現在螺絲上面所顯示的,還有好幾種單位寫法,像是kgm(公斤力米)、Kgcm(公斤力公分)、lb-ft(磅尺)、和lb-in(磅吋)這樣的單位,

再舉例,上面標明了:最大扭力值,70KGF-CM,這是Kgcm公斤力公分的表示法,F指的是”力”,一般會被省略掉。70Kgcm換算下來大約是7Nm。


英制的扭距數字轉換成公制的牛頓米,比較麻煩一點:
lb-ft是英制單位,1lb=0.4536kg; 1ft=0.3048m,可以算出1lb-ft=0.13826kgm=1.3549 Nm。
英制還有in-lb(吋磅)的用法,1lb=0.4536kg; 1in=0.0254m,可算出1lb-in=0.0115214kgm=0.1129 Nm。

要注意,英制的習慣口語寫法和公制不太相同,常會發現距離寫在重量前面,在網路購買時可注意一下,例如使用:25-250 Foot-Pound(尺磅),等於300-3000 Inch-Pound(吋磅),相差12倍。

看數字就痛苦嗎?沒關係,我也一樣。總結一下,有三點!
1,我們情願相信與尊重車店老闆的專業,但不要相信自己初淺的力道經驗。我相信車友們會擔心自己的碳纖車架會不會鎖過頭。

2,一般用到5mm規格附近大小的內六角螺絲,扭力值大約落在5~10Nm左右。越大的螺絲上限扭力值通常越大。在自行車使用上買的第一把扭力扳手,個人認為2~15Nm可以應付大部分的情況。
3,比較簡要的大約值轉換:0.1Kgm=1Nm=10Kgcm=0.74lb-ft=8.86lb-in

希望我第三點沒算錯,算錯請提醒我一下,謝謝!
作者: Jerry    時間: 2009-2-6 15:51
最近也在看扭力板手,日前在車行用過,車行老闆手中有一支電子式的,只是好似只有正牙時才會有警示聲,逆牙時就沒有辦法,請問一般的扭力板手是否也有這種問題在。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2-6 17:44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2-6 17:47 編輯
最近也在看扭力板手,日前在車行用過,車行老闆手中有一支電子式的,只是好似只有正牙時才會有警示聲,逆牙時就沒有辦法,請問一般的扭力板手是否也有這種問題在。
Jerry 發表於 2009-2-6 15:51

在自行車上,一般逆牙是不用關心扭力的。(除了少數義式BB大盤的應用)
鎖緊時才需要注意扭力。

我原本想買機械式的,後來退訂。
買電子式可能比較實用,但預算考量還是問題。
作者: Jerry    時間: 2009-2-6 17:46
上次遇到的情形是鎖BB時。
除了這地方外,其他應該都是正牙的。
作者: mfhsieh    時間: 2009-2-6 17:58
在自行車上,一般逆牙是不用關心扭力的。(除了少數義式BB大盤的應用)
chihhsiungchen 發表於 2009-2-6 17:44


一般的左踏板及BB右腕都是反牙。
可以實際模擬一下,在一般的踩踏下,如果扭力不足,這兩個地方都是會鬆脫的。

--

當然,右踏板及BB左腕都是正牙。
扭力不足,也是都會鬆脫。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2-6 18:34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2-6 23:44 編輯
一般的左踏板及BB右腕都是反牙。
可以實際模擬一下,在一般的踩踏下,如果扭力不足,這兩個地方都是會鬆脫的。

--

當然,右踏板及BB左腕都是正牙。
扭力不足,也是都會鬆脫。
mfhsieh 發表於 2009-2-6 17:58


我指的不是踏板,而是BB。^_^
踏板粗壯大牙不怕鎖緊(我不會鎖特緊就是了),怕一般工具(或在外頭時,用6或8mm內六角拆的時候)拆不下來。

現在一些高檔品也都有做雙向可設定的扭力扳手(正反向的誤差可能不同就是),問題在值不值得一次到位,買像snap-on這樣的產品。。。。>_<,很貴~~~
作者: Number5    時間: 2009-2-9 00:16
五號大哥,標準盤53/39搭11-28T,總齒差是31T,比官方建議多2T,和我7800搭的齒差是一樣的(50/34大盤搭12-27飛輪),最大飛輪超多一齒不會大礙。

我目前已經有另一輛SRAM系統的公路車。50/34搭SRAM OG-1070  ...
chihhsiungchen 發表於 2009-1-10 16:02


我之前用過FSA SLK 一體式Carbon 53/39大盤,果真是Fxxk Sxxt Assxxxe,騎了一年竟然發現拆不下來,裡面那顆鋁製M15螺絲滑牙 @@"
一氣之下,改成DA 7800,不但順暢,外帶前變效率沒話說,爽快到極點。
現在想改CT盤,不知有無相關使用經驗? 還在猶豫要下手哪款CT盤。 105/Ultegra以及SRAM的Rival/Force 這幾款有沒有什麼試用心得?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2-9 00:39
我之前用過FSA SLK 一體式Carbon 53/39大盤,果真是Fxxk Sxxt Assxxxe,騎了一年竟然發現拆不下來,裡面那顆鋁製M15螺絲滑牙 @@"
一氣之下,改成DA 7800,不但順暢,外帶前變效率沒話說,爽快到極點。
現在想改 ...
Number5 發表於 2009-2-9 00:16


如果其他組件還是用SHIMANO系統,建議換Ultegra SL(輕量,踩踏也OK),或105(便宜且夠硬)。

SRAM的情形也一樣。
Rival便宜也夠強,讚!
我是不會買Force,純粹是外觀考量。(差一點錢,就上RED也可以參考)
作者: Number5    時間: 2009-2-9 21:46
如果其他組件還是用SHIMANO系統,建議換Ultegra SL(輕量,踩踏也OK),或105(便宜且夠硬)。

SRAM的情形也一樣。
Rival便宜也夠強,讚!
我是不會買Force,純粹是外觀考量。(差一點錢,就上RED也可以參考 ...
chihhsiungchen 發表於 2009-2-9 00:39


Rival 是有考慮。
只是台灣SRAM公司貨賊安特賣太貴....@@"
至於105跟Ultegra,Shimano原廠的說明是說105的一體式大盤中軸是CrMo,Ultegra是硬化處理的鋁,而齒片的話Ultegra也是比105要加強硬化處理。
以我自己的經驗,之前騎過低階大盤/BB 有騎到大盤會哀嚎(太胖),所以想知道105的大盤齒片剛性夠嗎??
作者: 102373    時間: 2009-2-9 22:09
Rival 是有考慮。
只是台灣SRAM公司貨賊安特賣太貴....@@"
至於105跟Ultegra,Shimano原廠的說明是說105的一體式大盤中軸是CrMo,Ultegra是硬化處理的鋁,而齒片的話Ultegra也是比105要加強硬化處理。
以我自 ...
Number5 發表於 2009-2-9 21:46


就大盤來說,要就上7800
不然基本上,只差在重量而已…
作者: chihhsiungchen    時間: 2009-2-9 23:38
Rival 是有考慮。
只是台灣SRAM公司貨賊安特賣太貴....@@"
至於105跟Ultegra,Shimano原廠的說明是說105的一體式大盤中軸是CrMo,Ultegra是硬化處理的鋁,而齒片的話Ultegra也是比105要加強硬化處理。
以我自 ...
Number5 發表於 2009-2-9 21:46

SRAM的RIVAL,GIANT今年應該沒有存貨可賣。只剩下RED和FORCE大盤,當然是貴得可以。
我是牙關一咬,定了RED,以免將來想東想西。

SHIMANO 公路CT盤的話,105以上都OK,端看預算,輕量,和視覺的考量,只有自己知道。
當然,不要相信102373神腿的勸敗魔言 ,因為7800根本沒出CT盤,除非目前買得到新出而到處缺貨的7950,不然Ultegra SL已經是最高檔的SHIMANO 公路CT盤。
作者: wildeny    時間: 2009-2-10 05:33
Rival 是有考慮。
只是台灣SRAM公司貨賊安特賣太貴....@@"
Number5 發表於 2009-2-9 21:46


海外購買吧
依現在的匯率  從英國買比較划算
從美國常常有運費的問題(太高或是不送)  加上現在美元高漲  並不划算
作者: Number5    時間: 2009-2-10 16:49
SRAM的RIVAL,GIANT今年應該沒有存貨可賣。只剩下RED和FORCE大盤,當然是貴得可以。
我是牙關一咬,定了RED,以免將來想東想西。

SHIMANO 公路CT盤的話,105以上都OK,端看預算,輕量,和視覺的考量,只有自己 ...
chihhsiungchen 發表於 2009-2-9 23:38


7800 53//39有在用,用過之後,就知道一體式大盤的好....

倒是某小尾松鼠在那邊放送勸敗電波,勸敗Campy CT盤




歡迎光臨 PALMisLIFE 討論區 (http://f.pil.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