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營建署計畫投入廿億巨款,補助全國老舊大樓拉皮工程款,其所持訴求不外改善市容,更可提高大樓的房價。此一施政立意看似創新,卻讓人直覺是新政府執政以來,即興式動輒浮濫補貼手法的延續;也印證行政院劉院長所言官員徒具學識,欠缺常識的說法。 眾所周知,新政府執政以來,假金融海嘯之名,施行不少美其名為拚經濟,實則決策粗糙浪費公帑的不當補貼。類如此次大樓拉皮本是「想要」,而非「必要」的私領域美化工程,公部門全面性的施予補助,對全體納稅人豈是公平合理的作法? 若言改善市容觀瞻,眼前遍布於各鄉鎮無人打理的斷壁殘垣與危險校舍不知凡幾,尤其偏遠地區經年未修的斷橋破徑,更是讓弱勢國人寸步難行,難道此等民眾「需要」且「必要」的日常公共設施,比不上都會區的大樓拉皮工程重要嗎?再者,主事者以大樓拉皮會增加大樓市值的施政論述更不可取,難不謂台北市的房價還不夠高嗎?似此,不是讓小市民更買不起房子嗎? 其實,類此具增值傾向的私領域營建工程,本應由業主或房東自籌,或類似先前仁愛路上大樓一樣的透過銀行的商業運作進行,豈能率爾地由政府以公帑施行補助?呼籲主政者在撒錢時應多顧及民之所欲為何?切勿凡事以一時興起的邏輯草率行政。 ※延伸閱讀:
‧老屋拉皮 最高補助1000萬
‧拉皮 老屋翻身捷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