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2-12-28
- 線上時間
- 1407 小時
- 閱讀權限
- 200
- 積分
- 2007
- 主題
- 238
- 精華
- 1
- 文章
- 2516
該用戶從未簽到 - 文章
- 2516
|
馬錶多進的放到Y拍上去了,蠻多人問迴轉速是幹麻的?有什麼用?
網路上找了一下....對岸有一篇還算淺顯易懂,就引用一下
迴轉速用腳踏每分鐘轉動的次數來表示。學術界已經對最優的迴轉速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早在1929年,Hartree 和 Hill 就指出存在一個最優的迴轉速。當一個車手踩踏迴轉速率過低時,不穩定的輸出功率和肌肉的鬆弛會浪費能量。但是當車手踩踏得太快的時候,身體為了克服肌肉內部的阻力也會損失能量。因此在這兩者之間一定存在一個理想的迴轉速。但是, Hartree 和 Hill 沒有能夠給出確切的數值。
在另一些研究中,最少的氧氣消耗量被作為最優迴轉速的評判標準。1986 年 Gregor 展示了此類研究的結果。在大多數情況下,最佳的回轉速介於 33 rpm 和 80 rpm 之間;但是,在現實中,大多數自行車手總是選擇90 rpm 到 110 rpm 之間的迴轉速。最初,學術界推測這是由於長期的訓練造成的,但是 1986 年 Boning 等人的測試推翻了這個假說的基礎。他同時挑選了經過訓練的車手和未經訓練的人員進行測試,發現儘管未經訓練的人在高迴轉速時承受的阻力更大,但最佳的迴轉速並未降低。早在1981年,Hagberg 就發現,當推算從無阻力騎行到有阻力騎行的氧氣消耗時,最佳的迴轉速逐漸增加到 100 rpm。1986 年 Redfield 和 Hull 給出了一個解釋,他們把腿部各個關節的扭矩的和作為評判通過計算迴轉速的函數,他們發現消耗最低的迴轉速介於 90 rpm 和 100 rpm之間。這與實際的自行車手選擇的迴轉速吻合。
此外,1988 年 Hull 深入研究了踩踏迴轉速率。他綜合考慮了關節扭矩和肌肉的張力與迴轉速的關係。這次調查得出的最佳迴轉速介於 90 rpm 與100 rpm 之間。很顯然,腿部肌肉的張力是騎行中的決定性因素之一。這也表明1929 年 Hartree 和 Hill 已經幾乎正確地解釋為何了低迴轉速絕非最優解。
職業車手:Craig Griffin(前美國自行車國家隊教練)
秘訣:遺傳基因基本決定了你能夠騎多快,但是好的技巧能夠使你最大程度上發揮你的天賦。如果你能夠舒舒服服地坐在車上,保持120rpm的轉速,你就不會在比賽中被甩掉。使用較低的齒比,並以高轉速騎行,可以讓你的大腿在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感到輕鬆一些。
你能做些什麼呢?
平滑,高速地踩踏,是像職業車手那樣騎車的關鍵。你可以通過這點來辨認一個經驗豐富的車手。他們端坐在車座上,上半身穩如泰山紋絲不動,而他們的腿卻像活塞一樣高速運轉。沒有多餘的動作,沒有晃動,就像一台性能上佳的引擎,源源不斷地產生力量。
職業車手的高轉速是通過練習自然而然得來的。使用較小的齒比,這樣你的心跳不會超過最大心率的80%。
(1)把你的車座降低2-3cm,以減少在高轉速時身體產生的彈跳傾向(譯注:很多人可能都有這個感覺,在高轉速時,身體上下跳動,好像坐在彈簧上一樣)。以後可以逐漸將車座調回到正確的高度。
(2)將注意力集中在拉動踏板滑過最低點以消除踩踏死點。(譯注:我個人的感覺是,使用卡踏要更專注于水平方向的用力,即“拖,拉”,而不是垂直方向的“踏,提”)
(3)用一個帶迴轉速的碼表(譯注:如Sigma BC1606L)來做為生理上的回饋,循序漸進的提高轉速,每次你要在這個轉速下能夠舒舒服服地騎5分鐘。
(4)每次騎行花幾分鐘時間用高轉速踩踏,熱身時的最後5分鐘是最佳時間。
-----------------------------------------------------------------------------------------------------------------------------------------------------
附註
1.以上為網路資料,僅共參考
2.身體狀況每個人差異頗大,心肺血管膝蓋等等有舊疾者,騎車時應特別當心
3.有人迴轉速走線走的好看的,可以分享一下嗎?我的磁鐵掉了,
目前計畫把磁鐵改到大盤內側,可以完全隱藏,明天施工好再PO上來
-------------------------------------------------------------------------------------------------------------
個人讀後心得:
1.以前常看網路上說的高迴轉速騎法,其來有自,只是一直不知道高迴轉速是多"高"
2.心跳表不是看心還有沒有在跳.是看身體耗氧的最佳心跳效率
3.回想自己狂踩的時候真的很明顯有上死點下死點,使用卡踏是否可以真的做到"滑過下死點"
達到太極"延綿不絕"的境界....
[ 本文最後由 joe1073 於 2008-1-29 01:11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