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8
 - 線上時間
 - 237 小時
 - 閱讀權限
 - 200
 - 積分
 - 840
 - 主題
 - 247
 - 精華
 - 0
 - 文章
 - 845
  
 
 
 
該用戶從未簽到 - 文章
 - 845
  
 | 
大家對AMD印象比較深的大概就是在三四年前火熱的K8架構 
也是首先推出的第一款桌上型雙核心處理器,並以其較高效能.較低溫度的優勢,在市場掀起一陣旋風 
當時對手Intel以P4架構在對抗,雖然後來轉成LGA 755的P4,但效能沒有多大進步 
直到Intel在兩年多前推出Core 2 Duo處理器來逆轉局勢,而至今Intel還是持續主宰著效能市場 
 
雖然AMD後來推出AM2 Phenom來迎敵,不過除了相同時脈下效能落後外 
內建L3 Cache加上製程65nm,熱量/耗電量無法有效拉低,時脈也很難拉到3.2~3.5G左右 
對於效能或是溫度方面來說,比較難吸引消費者的青睞 
 
直到2009/01,AM2 Phemon推出新製程45nm,也就是所謂的Phemon II 
已經在網路或是平面媒體看到許多相關的測試,溫度有效地降低,而且時脈在空冷時也可以拉到4G的水準 
無疑對效能落後已久的AMD陣營提供了一劑強心針 
 
而AM3也在二月開始有消息,AM3是第一款AMD支援DDR3的平台 
以先前的例子來說,一般都是AMD跟進下一代DRAM產品後,普及的日子也不遠了 
 
此回的AM3主機板-MSI 790FX-GD70 
可以搭配AMD Phemon II,三核與四核心CPU,當然這是DDR3的版本 
外盒包裝 
![]()  
 
內附配件 
![]()  
 
MSI 790FX-GD70本體 
![]()  
 
![]()  
 
![]()  
 
主機板左下 
4 X PCI-E X16,支援ATI CrossFireX 
1 X PCI-E X1 
2 X PCI 
音效晶片RealtekR ALC889晶片,支援HD Audio7.1聲道 
![]()  
 
主機板右下 
6 X SATAII(SB750),支援Raid 0, 1, 5, 0+1  
2 X SATAII(JMB322) 
1 X IDE 
除錯燈號.POWER/RESET/clr CMOS/Green Power/OC Dial多種功能按鈕 
![]()  
 
主機板右上 
4 X DIMM DDR3,兩相供電 
支援800/1066/1333/1600/1800/2133,最高容量16GB 
1600/1800/2133需要在OC條件下 
24PIN電源輸入 
![]()  
 
主機板左上 
CPU腳位Socket941,可使用AMD最新AM3 45nm PhenomII CPU 
提供五相供電,支援MSI自家的DrMOS技術 
![]()  
 
IO 
7 X USB 2.0 
1 X IEEE 1394a 
2 X RJ45 
1 X eSATA 
![]()  
 
MSI這次在內建按鈕方面,除了一般的啟動/重置/清空CMOS外 
還有三顆按鈕專注於超頻功能方面,最左邊的按鈕旋轉後可以幫助使用者找到CPU最高外頻極限 
![]()  
 
最新MSI散熱模組,代號是Flat Fins Copper-Pipe,外觀看起來質感相當地高,很有高階產品的姿態 
官方宣稱可以將溫度壓低在52度C以下,一部份也應該歸功於AMD(ATI)晶片組一向以低溫低功耗的優勢 
![]()  
 
![]()  
 
 
開機畫面 
![]()  
 
BIOS主頁面 
![]()  
 
Cell Menu 
![]()  
 
可以調整的Voltage選項非常多 
![]()  
 
Memory-Z 
![]()  
 
DRAM參數頁面,打開選單會跳出更多的參數提供選擇 
![]()  
 
![]()  
 
M-Flash,可以直接更新BIOS 
![]()  
 
H/W Monitor 
![]()  
 
 
測試平台 
CPU: AMD AM3 45nm 2.8G 
MB: MSI 790FX-GD70 
DRAM: CORSAIR Dominator 1GBX2 DDR3 2133C9D 
VGA: MSI N9600GT Diamond 
HD: SAMSUNG 250GB 
POWER: Corsair HX1000W Modular Power Supply 
Cooler: Thermaltake V1 AX/JETART Nano Diamond 
![]()  
 
CPU資訊 
45nm 三核心,沒有L3的版本(測試中CPU非日後量產版規格) 
![]()  
 
VGA使用MSI N9600GT Diamond 
用料優秀,Hi-c CAP,DrMOS, 
規格也特殊的9600GT 
IO有DVI.HDMI.via DVI轉D-SUB,SPDIF-in,還有一個OC功能按鈕 
![]()  
 
DDR3搭配最高規格,CORSAIR Dominator 1GBX2 DDR3 2133C9D 
![]()  
 
預設測試 
CPU 200X14=>2800Mhz 1.300V 
DRAM DDR3 1333 CL6 6-6-18 1T 
VGA 650/1625/850Mhz 
 
Hyper PI 3X32M & CPUMARK 
![]()  
 
CrystalMark 2004R3 
![]()  
 
CINEBENCH R10 
![]()  
 
DDR3 1333 CL6 6-6-18 1T 
Sandra Memory Bandwidth-12269MB/s 
EVEREST Memory Read-93533MB/s 
![]()  
 
3DMARK2005 
![]()  
 
3DMARK2006 
![]()  
 
Crysis Benchmark 
![]()  
 
 
超頻測試(未極限) 
預設測試 
CPU 240X15=>3600Mhz 1.337V 
DRAM DDR3 1600 CL8 8-8-24 1T 
VGA 650/1625/850Mhz 
 
Hyper PI 3X32M & CPUMARK 
![]()  
 
CrystalMark 2004R3 
![]()  
 
CINEBENCH R10 
![]()  
 
DDR3 1600 CL8 8-8-24 1T 
Sandra Memory Bandwidth-14476MB/s 
EVEREST Memory Read-10544MB/s 
![]()  
 
3DMARK2005 
![]()  
 
3DMARK2006 
![]()  
 
Crysis Benchmark 
![]()  
 
AM3的晶片組是使用北橋790FX搭配南橋SB750,這也是目前AMD晶片組上屬於高階的產品 
價位方面因為已經在AM2+推出有一段時間,所以也不會太過於高貴 
MSI 790FX-GD70在這次AM3平台上可以看出相當的用心 
除了加入新的功能與設計外,在外觀散熱器方面也變得更有質感,整體非常有高階主機板的架勢 
 
個人第一次使用45nm的AM3平台,感覺的到熱量與耗電量都已經有效地壓低 
另外就是時脈方面可以比之前65nm拉高許多,網路上已經看到不少AM2+ PhemonII可以超頻到4G或更高的測試結果 
效能方面的話,雖然沒有得到想像中的驚喜,不過靠著45nm確實在溫度.耗電.時脈上已經得到不少的提升 
加上AMD在CPU價位上,都是屬於平價的定位,目前的45nm 三核心或是PhemonII如果可以在價位上延續65nm的定價,將會更吸引消費者 
個人認為未來在中低階平台上,AMD如果以其價位/效能比,依然偏向平價的定位,那在2009年還是大有可為 
新春元旦期間希望能推出此篇報導,AM3更高的超頻效能或其他功能方面,會在往後的文章做詳細的介紹  |   
 
- 
總評分: 分享 + 10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