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台二手 iMac G5, 是繼20幾年前的 Apple II 之後,
第二部入手的蘋果電腦...... (會不會差太久了?
)
不同於一般PC的設計,例如複雜的配色、流線通風口柵欄、
以及什麼Windows認證啦、序號標籤啦、顯示卡種類啦、CPU啦、幾年保固...
一大堆阿哩阿紮的貼紙,跟狗皮膏藥一樣地亂貼一通,
看到讓你眼花撩亂,就怕你漏看了而不曉得這台PC有些什麼通天本領。
Apple 電腦的外表沒有多餘累贅的線條,簡潔的外觀,帶給人一種素雅的感受,
絕不跟你囉哩叭嗦,更不會讓你看到頭眼昏花,造成你視覺的負擔。
此次要研究的對象是這隻原廠滑鼠。一般PC用的滑鼠,
基本設計都是左右兩個按鍵加上一個滾輪。
而這個 Apple Mac 專用滑鼠,平滑又圓滾滾的外貌,
不禁會讓人產生錯覺,是不是原廠忘了做按鈕?
整個滑鼠外觀只看到兩側的按鍵和一個可滾動的軌跡球,
然而這兩側按鍵卻不是一般的滑鼠左右鍵,而是附加的功能,
不過實際操作過程中卻發現這個光溜溜的滑鼠,還是可以按出左右鍵喔~!
越想越令人好奇,到底 Apple 是怎麼辦到的?
拆開研究之後,才驚覺蘋果產品在設計上的神奇與巧妙之處,底下就來逐一說明:
掀開外殼,可以看到上蓋內側貼了薄膜電路,原來 Apple mouse 是觸摸感應的啊?
當你把手指頭輕輕放在「左鍵」或「右鍵」的假想位置,再按下滑鼠前端讓它點個頭,
藉由觸摸電路決定被按下的按鍵位置,配合唯一的一個按鍵開關,
就可決定你按下的到底是什麼按鍵,這可是幾年前就有的設計,真是神奇啊~!
接個再來看看這顆滾輪(或稱軌跡球),一般PC用的滾輪直徑至少都在1cm以上哪!
但是Apple滑鼠的滾球直徑約莫6-7mm, 小不隆咚的一個橡皮球,好用嘛?
實際上「滾」過了才知道,那個控制力道給你的感覺,可說是輕鬆無比,暢快寫意啊~!
那麼,這麼小個頭的軌跡球又是如何動作呢?拆開來一探究竟吧!
這顆小球就放在四個帶有黑色橡皮輪的滾軸上,滾動小球就能摩擦滾軸促使轉動,
不過滾軸轉歸轉,滑鼠本身怎麼會知道究竟滾輪轉了多少圈?
請注意看這四個「黑輪」滾軸,這些橡皮輪可是相互吸附在一起的喔~!
看出來沒?是的,黑色橡皮輪其實是有極性的磁鐵,小球帶動滾軸轉動時,
黑輪上頭的磁鐵極性就跟著變換,下方的磁性開關於是可以得知滾軸轉動情形,
而軌跡球的移動狀況,也就因此得以被模擬出來。
還有一點要說的是,當滑動軌跡球時,會聽到小小的「答答」聲,
讓人覺得彷彿滑動軌跡球時是有段數的(PC用的滑鼠使用阻力滾輪,一段一段的感覺相當鮮明)
但是當電腦關機時,這時候滑動滾輪可就跟滾球一樣,滑滑順順的,一點聲音也沒有。
這就是 Apple 滑鼠有趣的地方了:滑動滾球之所以會有答答聲,那是因為....
Apple 的滑鼠有內建音效喇叭~!
看看這張照片,有個蜂鳴器在裡頭,這就是答答聲音效的來源。
當軌跡球滑動帶動滾軸時,滾軸的橡皮黑輪持續改變極性,
滑鼠電路偵測到極性改變時,就讓蜂鳴器產生聲音。
好特別的設計啊!~真是有趣!
回頭看看一般PC的滑鼠,需要按鍵就加裝按鍵,
需要滾輪就加滾輪,功能越多的滑鼠就越加複雜,
而 Apple 滑鼠的設計上,其實相對來講是更加費工的,
但是卻因此得以成就與眾不同的外觀與功能,
這點不得不令人佩服 Apple 工業設計上的用心。
上面這款滑鼠已經算是老產品了,
新上市的 Apple Magic Mouse 更是光溜溜到連一個按鍵都看不見的全觸控設計哩!
(詳情請見:
Mac 產品線更新 [新滑鼠、MacBook、Mac Mini、iM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