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石化建廠時程聲聲催,繼上個月行政院長吳敦義指示加速環評之後,本週環保署密集召開相關會議,從2006年1月19日,中油與遠東、長春、和桐、中纖、富邦等數個財團合資組成「國光石化」,至今已經4年多,期間歷經預計廠址設在「雲林離島工業區」階段;2008年6月,將廠址改為彰化大城,填海造陸3,000公頃,這一個龐大的計劃,在環保署「趕工」的作業下,有可能在這個月就加速通過環評,開始動工。
而今天(9日)首先登場的,是針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被列名的「中華白海豚」影響及因應,召開的專家會議。經濟部工業局與國光石化委託世曦、中興兩個工程顧問公司,由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周蓮香、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陳琪芳、中山大學海洋資源研究所教授陳孟仙提出環評報告。
周蓮香指出,目前中華白海豚分佈的區域北從苗栗龍鳳漁港、南到台南將軍漁港,其中又以苗栗南部到彰化北部,以及雲林到外散頂洲一帶,為南北兩個重要的族群穩定海域,又因國光石化預定地所在的彰化沿海,為南北兩個海域的重要境廊道,成為報告爭議的焦點。
4684916202_d58964c01b_b.jpg
台灣西海岸白海豚分佈情形與國光石化預定地關係圖。(製圖:孫窮理)
目前估計在這個區域中的白海豚約80多隻,數量非常稀少,目前南北兩區的白海豚約有30%進行交流,但如果「阻絕效應」造成交流的中斷,周蓮香預估,在群體數量因分割而減少的狀況下,大約13到75年間,所有的白海豚將會滅絕。她建議,如果造成分隔,最長不要超過7年,否則將會危害白海豚的生存。雖然如此,這一份報告最被詬病的地方,在於「解決對策」,周蓮香說,可以訓練或者用食物誘導,讓白海豚通過廠區留下的700公尺寬的水道,不過她也承認,這個作法在全世界都沒有成功的案例,「實驗性質非常高」。
對於「訓練、誘導」白海豚通過的「實驗」,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章波質疑,在事先對於白海豚的「能力曲線」沒有做過研究,就妄下斷語說可以做到,而如果「實驗」沒有成功,白海豚數量真的下降,陳章波問「國光石化有沒有說族群數量下降到什麼程度,工廠就要關掉」?至於其他的方案,則都是「監測」、「研究」、「推廣教育」之類的東西,在報告書中還建議,由投資廠商出資,成立一個基金會來做這些事情,但是,如果白海豚要消失,這些事情看起來都沒有什麼作用。
而白海豚亞洲最大的棲地是中國珠江口,香港從事白海豚保育的工作也有多年的經驗。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批評,這一份報告完全忽略大規模填海造陸對白海豚覓食及為係族群分佈的棲地所造成的嚴重衝擊,香港任何填海造陸的開發案,都會迴避掉這樣敏感的區域;而報告中說要訓練白海豚通過狹窄的水道,游過廠區,洪家耀說,在自然環境下,是不可能訓練野生的海豚做到的,世界上也沒有類似的實驗。他又以香港機場和大嶼山之間有一條1公里寬的水道為例,指出本來是白海豚棲地,在鄰近地區填海造陸後,這裡再也見不到白海豚的蹤跡,更何況是國光石化這條700公尺寬的水道。
國光石化危及白海豚的生存,引起環保界的重視,不過在環評會中也有來自大城的漁民、漁會、漁撈協會的代表,嚴詞批評俗稱為「海豬」的白海豚,對於當地漁民的生計造成威脅,「人沒在顧、在顧魚仔」,漁民反對保育的觀點,甚至由於地方經濟的問題,轉而支持國光時化開發案,一定程度也表現出在地發展邊緣化、貧困化後,反而寄望於高污染產業進駐提供就業機會,卻毀掉地方永續發展機會的困境。廣達3,000公頃的填海造陸、與將來污染物的排放,衝擊海洋生態,對於漁業的影響,恐怕不是幾十隻白海豚所能相比的。
「訓練漁民高空走鋼索不用安全網?!」
逢甲大學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蘇惠珍強調水利署應該「以供定需」,無須為目前未知的供水情況解套。台北科技大學土木系教授林震洋認為,地區的安全水量需維持,建議國光石化發展海水淡化。林震洋說,國光石化以「用電換水不環保」否決海水淡化提議,「但我要誠懇地說,大度堰拉管去大城,也是用電換水,自己的問題要自己解決。」
歡迎光臨 PALMisLIFE 討論區 (http://f.pil.tw/)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