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4-10-5
- 線上時間
- 1399 小時
- 閱讀權限
- 200
- 積分
- 2412
- 主題
- 209
- 精華
- 7
- 文章
- 1934
該用戶從未簽到 - 文章
- 1934
|
圖中左上方那台白色 Buffalo NDAS 是今天要拆解的主角,
這台 NAS 是今年三月買入, 有著相當高速傳輸的效能表現.
拆解他的目的是因為 Vgear Landisk 昨天一天內熱當機三次
已經讓我無法在容忍下去了, 所以想把 NDAS 換上 400GB 硬碟替換
![]()
外殼拆除之後, 內部結構的正反圖
![]()
![]()
看過與使用過不少台這類的 NAS 產品, 這台的電路板設計
可以說是相當的簡潔有力, 沒錯, 就是這樣小小的一片而已
![]()
![]()
主要的核心晶片 (CPU)
![]()
For Gigabits Lan 的 PHY (Gigabit Ethernet Transceiver)
![]()
很顯然的, 這顆晶片的原始廠牌已經被 Remark 過, 不過重新打上去的
Mark 用中文的角度來讀取卻是有點"爆笑" 
猜測應該是 USB 2.0 的晶片, 看造型有點像是 Cypress 的
![]()
日本製的電路板
![]()
IDE 排線直接焊在基板上, 這樣會造成日後自行維修的麻煩 B)
![]()
也是相當節省成本和簡潔有力的機構設計, 使用"卡住" 而不使用螺絲
這台 NAS 全部只有使用五顆螺絲, 其中三顆是固定硬碟用的, 另外兩顆
的其中一顆拆不拆都不影響換裝, 換句話說, 只有一顆螺絲將機殼鎖住
但是整體的機構卻是相當的結實和穩固 
![]()
今天要更換上的硬碟主角
![]()
這台 NDAS 裝回去要這樣從前端置入
![]()
原先 250GB 的效能表現相當的令我滿意
![]()
但是韌體和驅動程式就實在頗糟糕的, 對於這樣的畫面, 我使用了
半年多之後, 老早已經很麻木了 
只能找出它會出現的方法, 然後避開這種容易"布魯斯克林"畫面的 Bug
![]()
----------------------------------------------------------------------------------------------
後記:
本次硬碟更換之後無法順利格式化成功, 將硬碟先格式化好之後再置入
雖然可以正確的辨識到, 但是卻無法寫入資料. 
結論:
Hitachi 400GB IDE 更換失敗 
[ Last edited by 82544 on 2005-9-12 at 12:3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