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MisLIFE 討論區

搜索
鹹魚爸魅力四射舞蹈教室
樓主: chihhsiungchen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自行車零件討論

[複製鏈接]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61#
發表於 2009-3-10 16:25 |顯示全部樓層
釘釘是個人才

很多人會用具釘的踏板,尤其是用在登山車上,有鎖釘的踏板的確是好,抓力很棒。(當然,我不敢使用有螺紋的鎖釘,很容易見血)


不過,有鎖釘的踏板對一般運動鞋的破壞力很大,主要是在鎖釘上方的直角面上,近乎小隻砍刀,刀刀砍在鞋底上。
如果是登山車專用鞋或是登山鞋其實鞋底頂得住;但如果是薄底運動鞋或高貴的涼鞋呢(像是Chaco鞋或伯肯鞋)?您捨得嗎?

實在是因為:釘釘是個人才,有釘有保佑。
所以這邊有個有趣的解法,保有釘釘但不會太傷鞋底。近看側面,雖然兩支踏板的鎖釘一樣,但是右邊的鎖釘怎麼那麼短,而且沒有破壞鞋底的直角面?


那就是,用沙輪機給他磨下去就對啦,然後挫刀挫平它~~~~。(一共32顆釘,要花費半個小時,XD,還好有人幫我磨)

PS:有時間的話,各位可以再回顧一下我先前寫的那篇,就會知道我選擇非卡踏氏踏板時,為何要會選踏板前後夠長的產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62#
發表於 2009-3-14 09:50 |顯示全部樓層
澳洲來的貨,Veloplugs。

這是澳洲公司出的貨品(Velocity品牌),簡稱為澳貨。
幹什麼的?看著藍色箭頭,就是代替裝在輪框上的襯帶,蓋住幅條孔洞的塑膠扣子,容量72個可裝一組輪。


他的廣告可神了,可承受400psi,是啦!誰家的自行車胎能打到400psi?我倒想見識一下。
對了,這玩意的適用孔洞是8mm,但我偷偷說一下,輪框孔洞如果做略小,那裝上OK,如果孔洞公差剛好大那麼一丁點,就一邊裝一邊掉,裝3個掉2個。


會發這一篇是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剛看到01網站有人提到這東西,但不想在那裡發言淌渾水,有興趣自己去找該連結。
建議買這東西的錢可以省下來,1包也要幾百塊,裝高壓襯帶還比較值。真的講求襯帶輕量化,有錢沒錢,都還有其他玩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63#
發表於 2009-3-14 15:44 |顯示全部樓層
上面說"They can be used over and over."
可以一直用  這樣不就沒有"商機"
wildeny 發表於 2009-3-14 11:00

當初也是有看上這點,才會。。。。
好吧,老實說,不好用的東西,放著不會壞才傷腦筋。

商機?真的好用的話,早就一堆人勸進了。
不過某網站廣告效益大,接著業代也多,討論就複雜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64#
發表於 2009-3-22 21:54 |顯示全部樓層
這是08年T3附的踏板 看起來像是Wellgo LU-C17 (我沒找到型號)

這個實在是不好踩  因為抓力不夠  磨損地方其實有點滑
http://img230.imageshack. ...
wildeny 發表於 2009-3-22 21:00

外型類似,但還差了不少。

>>>>>>>>>>>>>>>>>>>>>>>
踏板,原本就是看需求使用。

不熟識的車友問我,買了幾萬塊的公路車,要不要上卡踏?
我都說,不要上!為什麼?
因為上卡後效率好,進步快,筋肉不易運動傷害,不會感謝我。
但是上卡後摔車,受傷會怪罪我,車壞了也咒罵我。

所以啊!最好還是不要上卡,真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65#
發表於 2009-3-23 00:07 |顯示全部樓層
自行車的BB,是Bottom Bracket的簡稱。在這裡的中文指的是”五通軸蓋”。顧名思義是放在五通上,裝上一體式大盤用地。


有什麼機妙?BlackBox Ceramic Bearing(黑盒子陶瓷陪林),大驚!陶瓷入珠!


這就是黑盒子啊!內圈藍藍色的東西,是潤滑油(在此就不吹雷陶瓷BB的優劣了,故事會落落長)有玩CAMY的人應該知道,今年新出的11速 SUPER RECORD,終於導入陶瓷陪林,不用買改裝品來玩(像是TxKxxx牌),不過僅用在最頂級上,11速的RECORD,抱歉沒有陶瓷,繼續用鐵珠珠吧。至於一樣貴到不行的 2009 SHIMANO 最頂級DURA-ACE 7900,據我所知,拍謝,再等等吧。


另一邊,讚的啦!SRAM頂級貨早就這樣花成本下去,查了國際售價,才知道這一對蓋子貴森森,畢竟比CAMPY早跑,犯規嘛,但絕對不輸人的。


“聽說”這陶瓷陪林不是公規,是特品。不過對我來說維修有門即可。
好吧這要配SRAM RED大盤組,曲柄也是陶瓷陪林。
怕什麼?阿姆斯壯今年比賽,也是用這玩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66#
發表於 2009-3-25 17:35 |顯示全部樓層
越高級的零件,通常越輕量,但是強度也被斤斤計較過。所以組車時,也更注重扭力值,尤其是用上了碳纖材料的零件。

想往下看的人,建議先複習一下這篇:
http://forum.palmislife.com/view ... omuid=939#pid763693

即使在車店組車,鎖螺絲時,通常沒有人會去注意組車時重要零件的扭力值。我想會用扭力扳手組車的車店很少,玩家自己慢慢玩比較有可能,開店的時間寶貴啊,店租貴森森。(這就是所謂的車店老師父老經驗,你只能選擇相信,不然回家自己買工具來玩)


上面是三家世界大廠零件的扭力資訊,有空白的部分是我尚未確定的,有機會再補,給自己做備忘用的,雖然是2009年的資料,但我想再過幾年也差不了多少,除非有新的設計,或材質大改變,但應該沒那麼快。

最重要的,看圖大概就會知道,需要的扭力值分兩大區塊(黃色區域的4~10,還有藍色的約30~60),要完整地玩扭力扳手,必須要有兩支才夠精準一支小的使用範圍大約在2~15牛頓米,另一支大的,約可施用至60牛頓米

為什麼不一支大的通用?因為最大值的10%,還不在準確建議值,可用60牛頓米的扭力扳手,需要6牛頓米以上才有基本的準確值,而且鎖5mm螺絲也嫌太大支不就手。2~15牛頓米左右範圍的扭力版手,是給自行車用的,這支先來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67#
發表於 2009-3-29 10:56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3-29 11:02 編輯

先貼上來,有什麼用?再說吧。
2-16牛頓米的扭力扳手,真的輕巧好用。(本體長和PSP差不多。)

先記得一件事,這工具是拿來鎖緊用的,要拆螺絲請用其他一般扳手。
以下這圖是修改版,適合於本部落格閱讀,原版出處於文章最後。

這是一般版的內含物,包含所有2分(2/8)金屬接頭,一般都夠用了,只是沒專用整理盒有點不便。

說明書原始檔出處:
http://www.effettomariposa.com/Images/GF_istruzioni.pdf

>>>>>>>>>>>>>>>>>>>>>>>>>>>>>>>>>>>>>>>>>>>>>>>>>>>>
前傳:
這是辛藍納(Lennard Zinn)去年對讀者來函的回覆:

重點就是:玩自行車的扭力版手要有兩支,一支大的一支小的(XD,我上面都說過了),大的推薦貴森森的SNAP-ON(終身保固,不用怕),小支的話可取輕巧用Giustaforza的扭力版手。

文中,藍色字(here)的連結,算是商店吧:
http://cantitoeroad.com/catalog/ ... &products_id=31
看看人家的測試:
http://www.effettomariposa.com/index.html

附記:辛藍納是當今世上最懂自行車的神級人物之一,他寫的自行車工具書相當有名氣,也是業界入門或在家自修的重要參考書,台灣有出”公路車維修寶典”的中譯本。他的推薦,我覺得比台灣網站上面一堆嘴砲,可信度高一百倍。
這是登山車的維修寶典原文書的封面,可看到最上一排的黑底白字作者名: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68#
發表於 2009-3-29 16:44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3-29 18:23 編輯

第一次看到LEZYNE,是去年初在日本。非常讓人心動的德國品牌。

主要創辦人Micki Kozuschek,是在2007年才成立這家新公司,工廠設在台中大里。目前以小工具出發,金屬工具有80%是用CNC切削製作出來的,是有概念的精品導向公司。

為什麼要提到這個創辦人?因為他非泛泛之輩,也是Truvativ的創始人(主要生產自行車大盤,始於1996年),他在2004年把Truvativ賣給了速聯(SRAM)成就SRAM自行車王國的完整產品線,現今很多人的登山車還是掛Truvativ這個牌子。 關於自行車材料的東西,這位老兄很在行。

說到正文吧,這是我原本的基本隨車工具,包含:兩支挖胎棒,補胎片,以及456mm內六角扳手(PB),和十字螺絲起子,共100公克。


目前換成這樣,少約20公克(當然,PB內六角操作性還是第一名啦),這LEZYNE本體僅50公克重,質感上乘:


不例外地,,隨車工具裡一定要包含打氣筒才完整,只是它通常不是放在口袋裡,不是掛在車上就是放在稍微大一點的包包裡。介紹一下同牌產品,這是有軟管的打氣筒,號稱可打160PSI,打到100PSI還算不太費力,公路車用,本體總長約30 cm。

內行的請看:1,重量。2,氣室長度。3,有軟管。4,材質。

架在在公路車架上,纖細不影響踩踏(公路車的車軸寬度較窄)。


最後,我想說的是:號稱台灣精品的TOPEAK,加油吧!這兩年幾乎沒甚動人的產品,能量一次用完了嗎?
已有 2 人評分分享 收起 理由
maxi + 5 打氣筒多少錢啊?
ShotLiang + 10 相當讚的介紹,可當FAQ

總評分: 分享 + 15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69#
發表於 2009-3-29 18:50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3-29 18:54 編輯

maxi 積分 + 5 - 打氣筒多少錢啊?
回話兒:13XX。(我買的這支SIZE是LARGE,不要買錯了)
不好買到就是,約等同價位的,在市場充斥著TOPEAK的產品。

TOPEAK的產品有好有壞,差異很大,舉例來說,我這兩年買了5個TOPEAK的打氣統(立地式,CO2,輕便型),其中就有兩支是設計很有問題的地雷。這樣的故事很多很長,就暫不討論這品牌了。

推薦出來的,都是我個人認為滿值得推薦的產品(不好的,太一般的就不需多說了),或是很有用的自行車軟硬體資訊。
希望我提供的經驗,能有多一點其他網友的迴響與分享,畢竟我能用過的東西很有限,但還有很多好的軟硬體待發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70#
發表於 2009-3-29 23:26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3-29 23:35 編輯
有三種size
看不出有什麼分別
我騎公路車應該要買L嗎?
maxi 發表於 2009-3-29 22:15


就我所知,只有兩種SIZE,筒身長短不同,重量當然有差異。
Grams 90 g (medium) / 106 g (large)
Diameter 19.5mm
Length 216mm (medium) / 283mm (large)

長的筒身打起來真的比較輕鬆,善意的建議。
在公路上,車架立管都4X公分起跳,下管更長,沒有放不下的問題。

PS:規格上的重量,好像灌了幾公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71#
發表於 2009-3-30 09:27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3-30 10:40 編輯

關於打氣筒,內行的,就看我文中提到的那四點。
其實還有兩點,想等有心人士發覺:
1,軟管設計,就是怕內胎嘴頭因為固定施力不當,而破掉爆胎,補都沒得補。我不會推薦買直接壓住打氣嘴的那種隨身打氣筒。
此軟管打氣時當然是旋扭固定的。
2,雖說是法嘴專用,但軟管接另一頭呢?科~科~科~

>>>>>>>>>>>>>>>>>>>>>>>>>>>>>>>>>>>>>>>>>>>
LEZYNE的座墊包,我也買了掛在我的公路車上。它的強項是小空間的規劃,像是零錢空間,小扳手工具空間等,很方便。不過我覺得還有兩個地方要改進,故暫不推薦。
一樣是M號的話,和TOPEAK相比,LEZYNE的偏窄偏淺,但騎乘時比較不會磨到車褲,而容量真的不大。除了維修工具和鑰匙零錢外,大概只能塞個小DC,或是一台PDA手機。

代理商?管他是誰?臺灣賣的價格很合理。
至於背包?該產品還沒出貨啦!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72#
發表於 2009-3-31 10:03 |顯示全部樓層
Y拍只看到 PRESSURE DRIVE
Flow Drive沒看到的說
話說Pressure Driver看起來也不錯
Flow Drive有實體店家展示嗎?
maxi 發表於 2009-3-31 02:16


Flow Drive,全金屬閃亮亮的高質感處理,是設計給公路車(尤其是鋼管車)搭配的。

PRESSURE DRIVE是說明只可打到120PSI。
但我不相信使用上,兩者的能力能力有如官方說明,差到160和120PSI這麼大。
雖沒用過PRESSURE DRIVE,不敢下定論,但FLOW DRIVE(L SIZE)的確是好打,打到100PSI也不須咬牙切齒。
無論如何,雖然FLOW DRIVE比PRESSURE DRIVE貴一點點,但我還是推薦前者,即使不是搭配鋼管車架。

店家應該不會擺這個牌子,因為眾多車友心中的高檔貨,只指明要TOPEAK,店家要屯也只敢屯TOPEAK。
還有,大部分店家還不知道這個品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73#
發表於 2009-3-31 11:55 |顯示全部樓層
不久前剛知道,LEZYNE的水袋背包在台灣已經出貨了,價格在2XXX~3XXX之間(依規格)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74#
發表於 2009-4-3 07:49 |顯示全部樓層
公路車飛輪之11-28T。
SRAM官方網站上,在公路車RIVAL後變速器說明提到了:後飛輪最大容許27齒(T)。
雖然所有資料都幾乎顯示:這應該只是個”美麗的幌子”(因為RIVAL和FORCE與RED的機械結構與設計一樣)。但終究是要親身經歷求證,28齒到底有沒有問題?

11-28T的飛輪,來了!換上看看。


前大盤是CT盤,50/34T。


因為前大盤齒差是50-34=16T,如果後飛輪要搭11-28T(後飛輪最大齒差為:28-11=17T),那總最大齒差為33T,這正是SRAM公路車變速系統的標準,原則上是OK啦。
上述狀況下,前大盤對後最大飛輪,扯鍊的情形。

如上圖的上方:是所謂的大對大(50T大齒盤對上28齒飛輪)鍊條的狀況。
如上圖的下方:用指頭撥後變測試,顯示還有不小的容剩範圍。
所以,福氣啦!(大誤)。確定是:28T飛輪可以上SRAM RIVAL後變!

一樣的扯練角度,是不能沿用在SHIMANO上。為什麼?因為兩者後變腿上,兩個導輪的距離不一樣(如上圖的標示的兩條紅色平行線)。
SRAM RIVAL大約1.5公分,而SHIMANO 20速用的則只有約0.8公分,一樣的扯鍊角度,SHIMANO則幾乎承受不起,扯鍊力量過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75#
發表於 2009-4-10 09:28 |顯示全部樓層
齒比綿密?
騎公路車的前輩們,除了對公路車架和零件多所評論外,更是很喜歡對公路車生手問:你前面用什麼大盤?後面用幾齒飛輪?

當然,這無可厚非,這問題是一種經驗的傳承,但也帶給公路車新手很大的迷惘。
如果你有以上經驗,你可繼續往下看。

前輩高手說:齒比綿密才是王道。
那有什麼用?人家高手有九陽神功護體,我們看起來像重踩,他們覺得像逛街。我們只能九九神功慢慢騎,內力不同,用的武器不同,打出來的力道也不同。

但無論如何,前輩高手說的話,肯定有道理,我相信他們用的後飛輪比較小,比較密;但是比較綿?我就不太懂了。綿是指各速之間的差異連續度高,不會檔檔之間的差異忽大忽小,也就是所謂的線性好。

是不是不夠密的飛輪,線性就不好?變速器各家大廠考慮到了沒?
所以根據官方的資料,將飛輪齒數列了表,由左至右,包括了SHIMANO10速的兩個常見飛輪,12-25T和12-27T,再來是CAMPY10速,和11速的11-25T飛輪(一樣的最大最小飛輪,增加一檔後會如何?),和最右邊的大齒差SRAM 11-28T飛輪。(最左邊是A列的50,指的是大盤齒數50T,紅色那一排是齒比=大齒盤/飛輪齒數)


如下:將齒比劃成曲線圖,當然啦,如果光看這樣的圖就可以知道齒比綿不綿,那我只能崇拜你,我是根本看不出來。

但是這張圖還是可以給兩個重點:
1,除了怪喀11速以外,其他常用的各家10速飛輪,最輕算來第4檔與第5檔的齒比是一模一樣的,應該是沒人會去注意到的工學設計,我檢視的結果,推論是和以下要講的有點相關,通過這兩個共通齒比斜率,大致上有最好的線性。
2,除了怪喀11速以外,齒比連續線的最顯著差別,約是落在第3檔與第4檔之間,也就是在20飛輪前後的位置,這個地方差一齒的代價,是大約5%力矩的差別。這是兩面刃,因為用到這種齒比的情況,應該是在緩坡,降檔要快一點還是慢一點?就是依照看官們的自身需要了,這一檔的差異最大。

進行迴歸趨勢的運算,先看看同是CAMPY的10速和11速,可看看R平方值。


兄弟系統相比較,SHIMANO的12-25T,12-27T。


SRAM 11-28T的飛輪呢?

如果用多項式的方式來計算迴歸,會有些不同,但當然數值上的差異更小就是了。我僅點到這裡,有需要更進一步的人,可以自己算算看;要看兩兩顯著差異的,也不妨試試。

>>>>>>>>>>>>>>>>>>>>>>>>>>>>>>>>>>>>>>>>>>>>>>>>>
後記:我再強調,飛輪齒比較不密,並不代表不綿。

以下是shimanao的一個頂級飛輪 (DURA-ACE 7800) 11-21T,一樣做了齒比曲線和趨勢線。我會解讀成密而不綿。


這比登山車的飛輪線性(如下圖),是略好一點(下圖R平方值是0.966)。

當然,不能怪登山車不密不綿,畢竟飛輪的輕檔齒差已經很大,設計越發困難。
。。。。。。。以下述略。。。。。。

。。。。。。。。。。。內文已針對PIL刪修,原文載於部落格文章。。。。。。。。。。。
。。。。。。。另外,私認為此篇已過於肥大,討論分享略發困難,故先停刊。。。。。。
已有 4 人評分分享 收起 理由
david-shoky + 5 C大你好,是否可以pm文章的網址,謝謝。
mfhsieh + 10 發文者原創內容
wildeny + 10 謝謝分享 不過還得去看完整版的才行
ShotLiang + 10 幹得好, 完整的解說!

總評分: 分享 + 35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76#
發表於 2009-4-11 19:59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4-11 20:08 編輯
你的鍊條有換嗎?

原來差異點在兩個導輪的差距
在Camp系統對上他們的怪咖也可以上大對大嗎?
wildeny 發表於 2009-4-10 22:11


1,正加一齒,及負減一齒,不須換鍊或剪鍊。

2,怪喀並無明顯增加齒容設計,他是新設計,齒容是31T,最大飛輪可用27齒。

但CAMPY其實10速系統就有分短腿及中腿,短腿齒容30T,中腿則是32T。
32T可以用50/34T的CT盤搭13-29T惡魔飛輪。
但很多騎CAMPY的車友其實不知道CAMPY的公路車10速後變,有分短腿及中腿。

至於32T的齒容能不能容CT盤加11-28T?我不知道。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77#
發表於 2009-4-12 19:39 |顯示全部樓層
多嘴一下。

就目前小弟所學所理解,人世間的東西分為三大類:
學理的(傳說中的,有偉大的人在紙上証明過,但沒人實作過)
學術的(實驗室做得出來,但工廠裏難以批量生產)
工程的(可以做出市場堪用,但無法做出最 ...
f(YES)=Tel+Palm 發表於 2009-4-12 00:26

一,因為這篇根本不是談"密",搞錯重點了。
二,大盤不止一個,就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三,本文就是把密與疏和線性的關係,用計算列圖表來解釋,以免車友先入為主,人云亦云,綿密掛在嘴邊,也不知道到底是綿了多少?
四,無解就是解,不解也是解。
五,您這是講通論?沒法答。
六,您這是講通論?沒法答。
七,需求?需求是會演化的。如果瞭解公路車齒比演化,甚至看完"完整版 "的文,還會看到"適應"與"搭配"。

您後來的齒比搭配需求與範圍,既然是接近通勤車需求,那就非本篇所要論述。
所以對您的回覆,我只能這麼粗要地回應,真是抱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78#
發表於 2009-5-26 10:32 |顯示全部樓層
Left: ASSOS S5 vs. Right: PEARL IZUMI 298 3D



ASSOS S5 is much better than PI 3D , especially on road bike.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79#
發表於 2009-5-26 10:33 |顯示全部樓層
3 rescues to repair tires
Last year


Now






已有 1 人評分分享 收起 理由
ShotLiang + 3 常去的車店也鋪貨了

總評分: 分享 + 3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80#
發表於 2009-5-26 10:34 |顯示全部樓層

Tiramic=Titanium Coated Races with Ceramic Balls
Weight: 17g/2pcs (CNC 7075 T6 Alloy)
Model No.:
TK1701TBT - Tiramic Bearing, 10T
TK1711TBT - Tiramic Bearing, 11T

ROAD BIKE
SHIMANO: usually 11T+11T
SRAM: usually 11T+11T,but 10T(Guide Pulley)+11T (Tension Pulley), when use 28T freewheel. (this case)
CAMPY: usually 10T+10T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81#
發表於 2009-5-26 22:43 |顯示全部樓層
我的經驗,ASSOS + 羚羊膏,方為正解,搭配公路車越穿越舒服,我已經又定了一組ASSOS + 羚羊膏。
沒特別的原因,我不會再買PI了。
已有 1 人評分分享 互動 收起 理由
小賤健 + 1 + 1 這我就不多說了,痛過才知道,me too~

總評分: 分享 + 1  互動 +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82#
發表於 2009-9-20 11:23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9-20 22:18 編輯

Shimano Dura Ace Di2電子變速,初試,有感。
昨天天借騎了車友的車,主要是因為上頭有個新東西。

紅色箭頭所指,就是關鍵。Shimano Dura Ace Di2電子變速的電池盒,是電子變速系統的重要特徵。


大盤一樣是7900,並沒有所謂的電子版。(電子版主要是幾個零件的差異,包括煞變把,前後變速器,以及多了電池盒)


右側的構造,就是電池盒。左側則是前變,含有接收的微電腦以及馬達,電子變速專用,型號7970。


後變速器,型號是7970。


煞車不是電子式,是傳統的拉線。掛在煞車線上的方形盒是電量顯示器,以25%為區分單位,很不合理而陽春,感覺是個趕工之作,這部分急需改良,最好能與車手結合,或至少小型化。


走的是電線,和煞車與變速線完全不同,目前應該沒有專門搭配拉線的車架,拉線沒有特定的固定座,美觀度需提升,等市場壯大吧。


使用心得,幾個重點:
1,和傳統的變速器一比,好像從傳統打字機,變成IBM電腦鍵盤。輕輕地不費力,好順暢,隨按隨到!比我原本推測的還棒。3家大廠的頂級變速器都試過,但順暢度都差這產品一截。

2,鍊條在變輕檔時,鍊條彈跳反打的感覺幾乎沒有,真的很神奇,不知改善彈跳的真正原理?有機會再看別人騎,再觀察之。

3,自動微調距離的設計(包含自動半檔功能),也很實用,讓鍊條傳動時沒有澀感。當然了,SHIMANO傳統版在這方面的設計,也已經很不錯了就是。

4,電子變速零件,外觀還不夠洗鍊,放置的位置也有邏輯上的懷疑(像是固定在水壺架下方的鋰電池),對這產品有興趣的人,或許再等一代。

5,沒有一次進退多檔設計,但其實在公路車環境使用上,我認為不大需要(登山車需要,因為急上急下坡),甚至電子變速系統的輕手與快速(按得輕,行程短,所以可以很快,像機關槍),完全可以抵過多檔功能。

6,與原本SHIMANO變速撥桿方式不同,但我想這不是問題,原本SHIMANO公路車的甩把設計,就不怎麼樣。感覺新的是比較好用,重新適應一下就好,煞把也改良了。

PS: 1,以上是IPHONE手機拍的,畫質請就不要太講究,不好意思啦。
這組變速傳動系統,台灣代理是三司達,一組建議售價:144300。至少比上頭的輪組便宜一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83#
發表於 2009-9-21 09:52 |顯示全部樓層
我覺得給計時車用的電子變速看起來優多了,
這個一般公路車用的第一代電子變速真的不美觀, 重量也不佳...
ShotLiang 發表於 2009-9-20 23:31

煞變把我忘了拍(豬頭),不過網路搜尋就有了。這組的煞變把很漂亮啊~~~。
醜的是電池組和電力顯示系統,前者和計時車應該是共用的,反正這部分將來會修正比較多,變速傳動的部分,體感很好,不知道要建議什麼?
該車主會和SHIMANO工程師回饋一些問題,包括和計時車一樣的兩套變速器按鍵,另一組裝在車手上。雖然聽起來不夠PRO的使用者感覺,但其實是很多普羅大眾的想法(握車手時還能變速),我很同意他的意見,當選購品。

關於重量的問題,這套Dura-ACE電子變速系統,比舊款DURA-ACE 7800還輕了113公克,即使還略比不上 SRAM RED。
對我來說,美觀也還好,差數十公克重量更不是最大問題,問題是高不可攀的售價。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84#
發表於 2009-9-21 13:17 |顯示全部樓層
171# jenwei

那篇我有看過,是因為自己真正上路試用,才比較能感受文中之意,發了此篇。
當然,每個人的體感不同,就自己主觀地來說,真的很優。

至於走線和電池部分,真正的方案要看車架廠的態度,不過產品線量少,就不會低價就是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85#
發表於 2009-11-8 20:09 |顯示全部樓層
173# Number5

我知道,我知道~~~科~科~科

PS:我是買日版,XD。
最後,因為目前PI在台灣的價位真的很高檔,與其這樣的價格,真的可以向上多添一些考慮ASSOS,尤其是肉比較"夠"的車友們。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86#
發表於 2009-11-8 20:21 |顯示全部樓層
好像還有人在看這篇,那再更新一篇有關公路車輪組
惡魔輪框,換輪時注意!

一線輪組大廠,通常對安全及廣適性,都有比較周到的設計。我舉一個Fulcrum R3的例子,這是剎車皮座和輪組與輪胎,在拉下剎車後的相對位置(相對位置是另一個議題)。我用區段及英文代號來解釋這些區域。另外,我以游標尺測量結果,取近似值:A=1.4mm,B=6.2mm,C=3.8mm,D1=2.8mm(約=2A),D2=3.8mm(在此條件下=C)。R3的輪框剎車面寬度為10mm(B+C)。

以下是圖解,只簡要中文闡釋:
A:斜下緩衝帶。
B:剎車皮座寬度。(這與磨耗有關連)
C:剎車皮座可調整+容誤差寬度。
D1:剎車皮座與輪胎接觸的緩衝寬度,此區域是斜下陷區。
D2:剎車皮座在輪框上的非作用區。
(PS:容誤差寬度,指的是包括輪框非真圓等所造成誤差之可容許範圍)

下圖是DT SWISS RR1.1超輕量公路競賽框。雖然A的部分是黑色容易被忽略,但仔細看,還是可以發現這個斜下緩衝帶,以及緩衝區。(這個例子,是剎車皮座在輪框剎車面的居中位置)大廠還是比較有安全思維。


這個是今天要提醒各位的主角,下圖是所謂的惡魔輪框(在小惡魔網站的稱謂)。請注意,它沒有A帶(斜下緩衝帶),煞車面之外即銜接了外凸的輪胎,也就是沒有D1(輪胎與剎車皮作的空間緩衝帶)。而且,B+C的寬度也比較窄(這跟我之前接觸的一些大牌是相類似的情況),所以要相對小心調整煞車皮座的位置,尤其是不夠真圓的輪框或是鋼絲張力不夠負荷體重的情形,否則磨到輪胎是有危險性的。


另外,提醒使用這惡魔輪框的人,在與備用輪交互使用或替換時,自行注意。當然了,不換輪的人就比較沒有問題。

上述三個圖,都是用紅黑KoolStop 剎車皮,寬度約莫相當,所以輪框剎車面與剎車皮座寬度的比例,亦略可作比對。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87#
發表於 2010-2-1 15:56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10-2-1 16:46 編輯

CANE CREEK THUDBUSTER ST(短行程) 避震座桿

CANE CREEK這公司出的頭碗很普遍,常在成車上看到,在玩家眼中僅能算是中規中矩的產品。但他的車架避震器,則是世界頂級的逸品,用在自行車架上的避震器(俗稱的後避震器)Double Barrel Twin Tube technology,竟是超過1000美金。售價及口碑超越FOX,還好我登山車程度最多林道等級,不敢飛不敢跳,所以買了大概也是烏龜吃大麥,FOX RP23加減用,也覺得很感動了。

雖然買不下後避震器,但是這家出的避震座桿在國外也是口碑極好,價格則算親民等級。這產品在台灣應該少人使用與網路分享,但我卻認為值得推薦一下,原本想用在旅行公路車上,後來想想用在通勤小折上,使用率更高。
平行四連桿設計(避震作動時,往後下方約50度,而坐墊本身維持原有的水平角度),藍色盒裝。


盒後說明,該公司有另賣相關部品,包括:保護套、座管轉接座、和不同硬度的優力膠。


本體重量:473公克。


避震連桿區,號稱是CNC製成。整體做工真的很棒,短行版比長行程版更有精緻感。所有螺絲看來是都做過防鏽處理的材質。


坐墊固定座是雙螺絲,前方式用手旋操作,後方用4 mm內六角版手,說明書上寫明用6.8 牛頓米,我又把扭力版手拿出來了。


這避震座管是有刻度的,本身具橫紋(看右方的反光區),增加摩擦力。


是使用在捷安特小折CHIRON 2上,接上Selle Italia C2 Gel Flow坐墊,這等級的配色台灣代理商沒有搭藍色,是從國外買進的。(客廳一角所拍,工作區真亂,左下角那一缸東西,是我去年五月開始釀的冰糖醃梅,大概最近要開缸了)


順便比對一下CHIRON 2原本所配的褐色坐墊,是偏向設計給女生的寬度,寬度對我不是大問題,但實在太軟,與褲子摩擦力太大,不習慣故換之。


每個人的體重不同,選擇避震膠的軟硬也不同。原座管搭的是5號避震膠,適合承重到60幾公斤而已,我需要7號膠啊!(說明書後段是換避震膠的方法,需使用3mm六角版手,鎖緊力道是3.4牛頓米)


還好盒子的末節空間翻一翻,找到了附贈的兩種不同硬度避震膠,一個3號一個7號,不用另購,真是好!(共5種型號,號碼越高,避震膠越硬)


>>>>>>>>>>>>>>>>>>>>分隔線<<<<<<<<<<<<<<<<<<<<<<<<<<<<<
更換避震膠,簡易圖說,先附上拍得爛爛的分解圖以利參考:


1,將一側的兩顆固定螺絲(黃色箭頭處,左右共四顆,對稱位置),以3mm內六角版手取下。


2,將一側的兩塊平衡連桿(就是一半的連桿結構)取下,注意金黃色擋片不要掉了。此時避震膠就可以取出。


3,取出避震膠後,四連桿結構會垮掉(所以我用手扶著拍照)。


4,再裝入新的避震膠後,裝回平衡連桿及固定螺絲,固定螺絲用3.4牛頓米的力量迫緊(以扭力版手),則大功告成。


用對避震膠的型號, 親身體驗,才知道老外對他的高評價何來由?
附上截自官網的規格書,請注意畫線的管徑規格,建議買27.2mm,進可攻退可守(可加套管):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88#
發表於 2010-2-2 11:39 |顯示全部樓層
SPARCO,司百客20吋輪組
小折的重要改裝之一,就是輪組。大品牌的小折車,兩萬以下所配的輪組幾乎都很兩光,花鼓不順輪框偏擺又大。我剛進的小折上面的輪組,確實是兩光,想想早換為上策。

要考量強度(本人體重不輕,少鋼絲的輪組我不想碰),搭色,花轂順暢等。選擇良多但最終決定SPARCO(中文:司百客)廠輪,為何選這牌子?除了口碑,預算考量下的規格也漂亮。開箱啦!(箱上印有官方網址)


這輪組是該公司較新產品,網路上沒看到啥分享文。花轂顏色有金色和紅色(與扇型鋼絲顏色相同),我選擇白裡透紅,搭我的白色車架。這是前輪,官方規格重量572g(後輪757g,共1329g),20根鋼絲放射編法。


輪框的白色是烤上去的,還算平整好看。鋼絲的顏色也是烤上去的,看起來就有點不平整,近看不好看。如果鋼絲是陽極處理成紅色鋁銅頭的顏色,就美多了。


從輪框的接點來看輪組的做工,我給予很高的評價。煞車面寬度約10 mm,絕對是高標夠用的,煞車皮座很好調整,也有斜下緩衝帶。(這部分可參考我上兩文的說明)


內附的高壓襯帶。


後輪,24錯孔交叉編法,正微調中。


小輪徑輪組,要的除了強度夠之外,花轂滑順最重要,這輪組前二後四日本培林,雖不知詳細型號,但新輪時車架起來空轉,有轉55秒的實力,甚至比得上很多高檔的26吋登山車輪組了。

這幾天拿來跑過都會公園和水塔等平路和上坡段,實際騎乘感覺順暢度真得很不錯,花轂空轉聲音明顯但不吵!

不過要砲一下,鋼絲是用Pillar的,個人看法,不算好。
但看在價格上與花穀輪框的用料,覺得算是可以推薦就是了。
PS: 有送鋁陽極處理紅色的快拆,質料還可以,單買約500~1000等級的那種質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89#
發表於 2010-2-22 09:45 |顯示全部樓層
Shimano 新款的105有兩個feature我喜歡: (1) Under-bar-tape cable routing (2) 11-28T cassette
關於(2)  ...
wildeny 發表於 2010-2-22 07:57


我原本想搞一套新款Ultegra 來騎騎,還好先借騎了車友的GIANT ADV 2,後變一整個緩慢呆滯(相對上,以一個二級變速系統而言),不要說比SRAM系統,比舊款的還慢,後來爬文才發現了一些些道理。
個人建議,更低一級的新款105真的不值得花錢去購買,如果是原車搭配的就將就使用。

至於新的SRAM Apex,雖然等級比RIVAL更低,但我一定會搞一套來玩,這才是業餘人士的好物。至於11T,在順風時候就大大有用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主題

1

好友

7930

積分

準潛水會員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6737
90#
發表於 2010-2-24 11:20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81# wildeny

1,你搜尋能力很強,新ULTEGRA的變速慢原因應該找得到,反正是拉線角度為主因,是否為了避開SRAM和CAMPY的專利而造成就不瞭了。

2,我現在後燈是用青蛙燈(彈性橡膠夾座管),短夜騎才開,兩顆2032鋰電池可以用幾個月。長夜騎的話,乖乖裝上小座墊包,用吃4號充電電池的傳統燈,環保些。
我也發生過和你一樣的後車袋上後燈跳燈的問題(原因與你相同),建議選擇Topeak的小號座墊包搭公路車,掛上後燈不會跳。

3,只為此比賽,要花小錢買前燈的話,建議以下這個系列。多帶幾顆4號電池(因為夠亮夠安全,但續航力僅約2~3小時),然後買個第二個副燈可隨時撐一下,不用急著換主燈。
http://store.pchome.com.tw/happy-go/M03847536.htm

先這樣
預祝200K成功凱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免費註冊

與站長聯繫| PALMisLIFE 掌上生活      下載:更快、更棒、更好玩

GMT+8, 2024-6-2 18:44 , Processed in 0.067622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2 Comsenz Inc. style by eisdl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