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由 小酒蟲 於 2007-1-24 13:50 發表
臺塑當年也說汽油品質會比中油好,然後零售價一律是中油的半價....![]()
原文由 achen 於 2007-1-25 05:52 發表
後來臺塑結局是盈是虧?
原文由 gcvincent 於 2007-1-25 10:15 發表
當然是人民輸. 中油台塑雙贏. ( 中油有法定盈餘, 台塑聽說... )
原文由 achen 於 2007-1-25 05:48 發表
AMD loses $574 million in Q4
AMD: Pricing competition in CPU market "tougher than expected"
嗯. 當 Opterons 賣的比 Xeon 貴的時候, 我不知道它的競爭優勢還存在嗎? (AMD 的招牌廣 ...
原文由 lifaung 於 2007-1-24 23:56 發表
那當Xeon賣的比Opteron還貴的時候,我也不知道他的競爭優勢在哪阿(攤手~~~)
沒必要計較這些吧
當年P4可是耗電,效能不高,記憶體還得用貴的外巧鬤Q咧,也不見您出來討論一下![]()
(當時的P4架構的XEON記憶體 ...
原文由 lifaung 於 2007-1-25 23:09 發表
和您所說的相同,INTEL也沒什麼功勞,因為賣的貴,瘋狂換插槽,
Core Duo沒辦法順利推行,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玩意兒等於宣告NetBrust使用者:你們都是盤子
所以搞到現在,INTEL還沒敢把P-D完全放棄
原文由 lifaung 於 2007-1-25 07:09 發表
和您所說的相同,INTEL也沒什麼功勞,因為賣的貴,瘋狂換插槽,Core Duo系列在一般消費者眼中也推起來有阻力
主要問題就在于INTEL以前打行銷太快樂,明明效能很爛的CPU用時脈打嘴砲賣給消費者
結果現在消費者突然問一句:這顆CPU時脈多少???就讓他自食苦果了
INTEL插槽一改再改,光是這點就會讓人吃不消
原文由 lifaung 於 2007-1-25 07:09 發表
PS,您可以去問問看,INTEL是不是有對於同時有賣兩者產品的廠商進行"AMD數量控管",出AMD貨低於某比例的大咖廠商是可以獲得回扣的(回扣不會落到消費者手上就是了)
甚至對於某些小商店也會有類似措施
原文由 82544 於 2007-1-26 00:05 發表
1.Socket or 介面更換不僅是強迫推銷的策略而已, 而是專利權的再次取得, 還有高速訊號設計的瓶頸必須突破
從使用的角度來看, Intel 針腳 CPU 容易斷或歪, 所以要改
從訊號角度來看, 多那些針腳就是會 ...
原文由 achen 於 2007-1-26 00:40 發表
以上的說法是您的猜測, 還是您有特殊的管道得知確有這樣的事?
一家廠商對代理商做這樣的 offer, 不算違法嗎 ? 這是很明顯的搓圓仔吧,
(PS) 就算確實有此事好了, 出貨量完全是取決於下游零售商訂貨 / end user 購買的數量, 也不是賣電腦產品的廠商自己可以決定的.
原文由 gcvincent 於 2007-1-26 03:00 發表
看來l5g兄由紅轉黑指日可待. ( 還是早就轉職成"生究研"了... )
( 早點生出畢業論文才是真格的. 真地. )
原文由 achen 於 2007-1-26 04:24 發表
正巧剛剛看到這個熱騰騰的 "Google 棄 AMD, 重新投入 Intel 懷抱" 的新聞
中文 CNET 還尚未有這則新聞的翻譯, 所以就先看原文參考一下吧~
CNET News Link
原文由 lifaung 於 2007-1-26 02:36 發表
AMD不需要用到"工業級"的電腦,就可以讓使用者連續升級,升到你手軟為止
而且不需要開蝦米先例,你爽的話,家裡有P-90還可以用K6-2 400生級66外頻*6<=這是標準做法,效能增進應該是三倍以上
家裡有K7初期版本,可以掛上轉卡,照樣跑100*20的2GHZ K7<=如果說是跨世代的話,那這大概跨了四個世代吧
如果是SOCKET A版本的,一樣也可以跑100*20<=這是升級三個世代
原文由 82544 於 2007-1-26 09:29 發表
你所謂的大碗優惠升級方案, 在我來看是硬體設計的大退步或是滯礙時段, 因為一成不變
原文由 82544 於 2007-1-27 01:29 發表
你這根本就是謬論, 你說的所謂升級, 都是在 common clock 對 NB driving 不變的前提之下用 cpu 內部自動倍頻
方式達到所謂的升級目的, 說穿了就是 cpu over driving.
在硬體平台上所謂的必須重新設計 ...
原文由 lifaung 於 2007-1-27 03:11 發表
增加效率,目前的確還是以"提高時脈",降低"線寬",開發更新的SOI技術來達成
單位時脈效率的提升,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容易(雖然製程的提升與進展也不容易啦)
原文由 lifaung 於 2007-1-27 03:11 發表
此外,K7也沒有您說的那樣北橋技術完全沒改變過,甚至連內部指令集也在增加的狀況下,還是盡量保持了和原本平台的相容性(不過看起來,K8改的比較多)
只是,即使改變了,也是有可以不變的地方<=從北橋南橋只有PCI線寬,一路提升上來不知道叫不叫做改進!??
原文由 82544 於 2007-1-27 13:49 發表
就是因為 CPU 必須藉由線寬縮減, 所以良率一直無法提昇, 耗電量也一直無法降低
這正反應了 AMD 06/04 的虧損狀況
綜⑵健礄伅R下了 Alpha (沒記錯的話)
接著根本沒啥大改變, PCI 從 33 -> 66 -& ...
原文由 bahamut 於 2007-1-26 01:21 發表
咦?新聞寫的是AMD因為收購ATI而導致年度虧損,他的本業還是很賺錢的阿。難道是我會錯意了嗎?跟05年比較,扣除ATI的部份,營業額成長33%,盈餘成長7%,只是收購的費用抵掉了盈餘而已。明年應該就會好轉了吧....
原文由 achen 於 2007-1-25 19:42 發表
不是我在廠牌迷信, 問問廠商為什麼不做? 正是因為沒人要買啊!
原文由 82544 於 2007-1-27 13:49 發表
總之, 我看近來五年左右的硬體平台架構變化, 整體來說, Intel 的技術還是比較高桿
原文由 neon 於 2007-1-29 02:10 發表
消費者果然是健忘的, 大概不久後就沒幾個人記得在Core出來前Netburst效能跟耗電被批評到不行的過去
原文由 ychao 於 2007-1-29 05:45 發表
的確啊,好像已經沒有人記得現在i社的64bit是照a社相容32bit的架構了吧?i社自己最初不相容32bit的64bit CPU,早就不曉得被丟到哪去了。
對小弟來說,哪家公司可以給我比較好的CPU就買哪一家啊。什麼品牌忠誠 ...
原文由 lifaung 於 2007-1-29 10:01 發表
一昧的讚頌或是唱衰哪家廠商是賺不到也省不到錢低![]()
原文由 neon 於 2007-1-29 02:10 發表
消費者果然是健忘的, 大概不久後就沒幾個人記得在Core出來前Netburst效能跟耗電被批評到不行的過去
原文由 lifaung 於 2007-1-29 23:30 發表
C2D不是已經有工作站產品了!??![]()
歡迎光臨 PALMisLIFE 討論區 (http://f.pil.tw/) | Powered by Discuz! X2.5 |